尽管哀牢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去种植冰糖橙,但是隔行如隔山,种植橙子对“烟王”褚时健来说,毕竟是一个全新且陌生的行业,或许在管理和经营上可以借鉴红塔时代的一些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褚时健还是需要进行学习的。
褚时健在小的时候,下河摸过鱼,后来也务过农,对农业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妻子马静芬曾经当过化工检验员,有一定的相关技术经验。可是要论起专业种植,老两口都是外行,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如何下手。比如,从哪儿购进果苗,怎么对果树进行栽培,怎么进行施肥,等等,都需要他们去学习,而且是从最基础、最初级的知识开始。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冰糖橙,所以褚时健老两口走了不少弯路,也吃了不少亏。当时,有人推荐了市场上已经被淘汰的果苗给他们,他们不明就里地种了下来,结果长出的果子很差劲,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掌握的信息落后了。
种植冰糖橙和种菜、种粮食不一样,它需要5到6年的挂果时间,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了差错,损失的不仅是钱,更是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褚时健这样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而言,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挥霍了,必须小心谨慎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褚时健很快掌握了种植业的一些门道。他觉得,自己以前搞烟草种植,所以对农作物有着一定的了解,而烟草虽然和橙子不同,但有些种植的基本规律是相通的,比如光照、肥料、灌溉等。
为了了解种橙子的秘诀和基础知识,褚时健不仅自己学习积累,还找到了很多专家,向他们虚心请教,同时自己也认真地研究种植之道。经过一番研究和考察之后,他更加确信了云南地区是非常适合种植冰糖橙的:昼夜温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对橙子的生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虽然知识缺乏,可以现学现卖,但褚时健毕竟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即便他有再顽强的意志,身体上、精力上的不足也是客观情况。于是有人问褚时健:以前你种烟的时候是因为懂烟,现在你在种橙子,你却不懂橙子啊。
褚时健认为,自己在种烟之前也是完全不懂,只是一个政府工作者,可是后来在接触了烟草行业之后就在思考:如果自己做事认真一些,工作努力一些,是不是可以克服对烟草行业的不熟悉呢?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褚时健不仅最终变成了一代烟王,更将红塔集团这个品牌推向了全世界。
在褚时健身上,你能看到一种永不磨灭的亮剑精神,就是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他都能咬着牙冲过去,将所谓的困难彻底撕碎,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受伤,可能会遭遇挫败,但是他的视线始终盯着成功的终点,而不是眼前利益的得失。在红塔时代,褚时健总是不住地告诉自己:今天就要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因为明天、后天这种锐气可能就不存在了。也正是基于这个心理状态,褚时健才努力地办好玉溪卷烟厂,带动了一个相对贫穷的云南一步步发展起来,超过了西藏、贵州、青海等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难怪朋友们会这样评论他:“我们都私下里谈论说,老褚这个人,就像水里的葫芦,将这一头摁下去,那一头又冒出来了。”
的确,褚时健没有消失,他只是从一个迷路者变成了领路人。
褚时健承认自己在种植冰糖橙方面,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但是他认为种烟和种橙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跟农民搞好关系,让农民尽可能地获利,这是核心的经营之道,是不受行业门类限制的。只要让农民拿到的多了,就会提高他们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无论是做烟草还是种橙子,和农民的关系永远不是对立的,而是唇亡齿寒。
这是从商业层面出发的一种结论。除此之外,褚时健对农民还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内心深处希望农民都能够凭借辛勤的劳动最终致富,过上好日子。
亮剑精神,其实质就是不向困难妥协和低头的一股冲劲,当然这种冲劲也需要理智陪伴,否则亮剑精神就会变成鲁莽和蛮干。褚时健不缺乏理智,也不会感情用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所面对的大自然是没有感情的,它不会因为种橙子的是褚时健就会给他风调雨顺的好时节。
在着手种植冰糖橙之后,褚时健开始面临需要解决的各种困难。
第一个问题就是水源问题。
像橙子这种水分丰富的水果,离开大量的水分供应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在山上,水源是非常紧缺的资源。尽管云南的光照充足,但是很多山上是没有水的,必须人工运水或者采取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