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褚时健从2009年开始,逐渐将代理权收回,采取了直接对经销商管理的扁平化模式,于是产生了一种“携品质以令渠道”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好处是,能够让生产者逐步升级成价值链的管理者。
其实从这个转变中不难看出,褚时健在利用他当年在烟草业中积累的经验——玉溪卷烟厂的崛起正是由于大胆贷款引进了最先进的国际生产线。和种植烟草一样,褚时健依靠的是当地的农户,每人几千棵果树,根据公司的严格质量标准进行收购,激励农户在公司的指导下进行种植。这种科学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农民提高收入,同时也保证了果实的品质。
和褚时健的精明管理相比,近几年来牛奶公司自建大型牧场导致出现了奶农被迫倒奶杀牛的情况,结果被业内称之为“没有农民的农业”。毫无疑问,这种现象和背后隐藏的管理机制,都预示着其脆弱不堪的生命力。褚橙能够得以生存的原因是,它是由农民亲手种出来的,褚时健是帮助农民致富的价值链管理者,而不是和农民争夺利益的价值链占有者。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让褚橙具有着相当大的商业价值。
对于褚橙的别称“励志橙”,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也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境遇不同的企业家会产生不同的感悟,那些正在困境中摸索的是一种感受,那些放弃实业选择金融赚快钱的则是另一种感受。虽然不同的境遇造就了不同的感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生的波折是一种常态,企业家精神是可以一以贯之地坚持的。
2010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实现了净利润1177亿元,出现了一批超高档的天价烟,支撑了中国烟草的千亿利润。在这种巨额的利润之下,中国烟草总公司除了跟神华进行合作之外,还将触手伸到了煤炭行业和房地产业。
2012年,兴业银行在其增发的新股认购书上,印出了中国烟草公司的名字。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烟草公司的投资原则就是哪儿赚钱就投到哪儿,这种获得财富的方法和褚时健二次创业选择果品种植业,显然不是一条路子。
的确,橙子的利润和烟草简直没有可比性,然而褚时健选择将生命中的最后阶段定格在农业上,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想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努力去寻求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因此,很多人将褚时健看成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型企业家: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严格要求技术,力争提高产品质量,脚踏实地地做事,这些都展现出一个企业家的实业精神。
事实正是如此,做企业就要实在一些,所以褚时健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企业家相比,走的完全是不同的两条道路。那些和褚时健同时代的或者紧随其后的企业家,很多都和他走着相反的道路:或者过早陨落,或者放弃实业转而投身房地产、金融业,去追求高利润。其实,褚时健到了这个年龄,钱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他所追求的,正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成就感和探索发现的使命感。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