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一帆风顺的时候做什么,而是看他在艰苦和困难的时刻,是否懂得用坦然的辽阔心胸去面对。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初次接触时给人以严肃的感觉,但进一步接触就会发现他非常平易近人,而谈论到实质问题时说话却非常深刻。
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不做什么”。
做事应该严格,待人应该宽容。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三个: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别人的力量;二是以自己为尺度衡量旁人;三是面对严重的问题时常常抱侥幸心理。
对人真诚,要有聪颖,而不等于愚痴的善良;对人包容,要有原则,而不等于对他人放纵。
瓦鲁瓦尔:“化敌为友者的广阔胸怀,能承担整个世界。”
如何修身养性?要有感恩之心;学会坦然面对一切;学会控制自己;建立高远的志向;保持向善之心;培养良好兴趣。
斯蒂文生:“最好的人也有很多坏处,最坏的人也有很多好处;我们最好不说人长短。”
蒙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青年干部四忌:忌急于求成、自以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
领导者的修养:有党性观念;有度量;有气节;要诚实。
修身养性九律条:先把“本”立住;学会给自己降半格;不要“恋栈”;平等是最先进的理念;要清楚该和谁交朋友;春风要度“美人关”;心眼儿越大越好;不要有“坏”的第一次;对擦肩而过的“机遇”只能轻轻看一眼。
人生何以“致远”?登高“致远”;厚积“致远”;宁静“致远”。
刘安:“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
修身养性的灵丹妙药:难得糊涂,做人要静。
人要心静、少贪、顺生。
心宽能容,心静能安,心诚得平,心顺则解。
评论别人的人,必定被别人评论。
君子之道:怀德、成人之美、周而不比、坦坦荡荡、中庸、有礼、不器、知耻。
天下一切道义的最终本质,是普及善良、克己利人、减少伤害。
《贞观政要》:“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
正在苦恼的名誉,大多无足轻重;真正重大的名誉,自己无能为力;一旦名誉受诬,基本不要在意;更高一层修炼,排除“各执”“我执”;面对他人受诬,应该仗义执言。
苏格拉底:“没有经过反省和检讨的人生,是不值得的。”
伟人们都懂得自我克制。
品格不受知识和财富的左右。
当批评人时,要咬住舌头;当赞美人时,要高声表达。
《诗经》:“不愧于人,不畏于天。”“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尚书》:“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政贵有恒,辞尚体要。”
《庄子》:“名止于实,义设于适。”“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扬雄:“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恶而忘人之好。”
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欧阳修:“古来有盛必有衰,富贵莫忘贫贱时。”
司马光:“宽而疾恶,严而厚情,政之善者也。”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时常地提醒自己不可忘乎所以。
袁采《处己》:处富贵不宜骄傲,礼不可因人分轻重;人贵忠信笃敬,公平正直;严己宽人,过必思改;谨慎交游,近善远恶;处事无愧心,悔心必为善。
《颜氏家训》:“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淮南子·说林训》:“口惠之人无必信。”
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