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好比一匹良马,遇见了自己的恩师索布恰克这位伯乐之后,才成为了万里挑一的千里马。普京确实很有能力,也足够忠诚,但在他工作的环境中,出类拔萃的人多得是,忠诚者更多如牛毛,凭什么只有他一上任就受到索布恰克的赏识?这对于那些比普京更有资历却仍处于下级的人来说,或许不够公平。
能受到索布恰克的赏识,对普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只是,索布恰克的青睐也造成了很多人对普京的不满,这种不满多出于嫉妒之心。
普京的才能让其在工作上一路畅通,可在政府的其他成员眼中,普京之所以能完美地完成工作,职位得到晋升,全在于索布恰克这位“靠山”。因此,普京越是认真、尽职、高效地完成工作,就越是会受到他人的冷眼,他的努力被其他人全盘否定。事实上,普京被排挤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他刚开始为索布恰克工作时,就有人开始为难他了。曾经在一次会议上,一个议员小组直截了当向索布恰克提出意见,建议他开除普京,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克格勃的特工。
索布恰克当然知道这是他们无端挑事,自然不会接受这种无理的建议。对于这组议员的意见,索布恰克也公开予以了回复,批驳了他们的意见,同时给出两点原因:
第一,普京已经脱离了克格勃,他不再是一名克格勃的特工。在索布恰克眼中,普京永远都是他的学生,他非常清楚普京的能力,认为普京是最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
第二,普京在克格勃从事的是保卫国家利益、人民安全的工作,这非但不是他羞耻的经历,相反应该是他值得骄傲的资本。
普京非常感谢索布恰克的器重与信任,这都成为他心中强大的后盾。普京从未刻意隐瞒自己曾经在克格勃工作的经历,但也没有四处宣传。他曾参加过由伊戈尔·沙赫丹制作的一个访谈节目,在访谈中,他公开了自己曾经在克格勃工作的事情,正如索布恰克所说,那是一段值得他骄傲的过去。
索布恰克果断拒绝了议员小组开除普京的建议,但这并没有打消其他人希望普京离开的念头。由于建议被拒,这更加重了其他人认为索布恰克偏袒普京的想法,在他们心中,普京的存在绝对不合理!
1990年秋,列宁格勒市苏维埃议员团在尤里·格拉德科夫与马丽娜·莎莉耶的带领下,开始着手秘密调查普京的私下行动。
原本,他们寄希望这次调查能翻出普京私用权力的证据,以此达到除去普京的目的,可他们的算盘落空了。普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结束工作之后也安分守己,他们没能找到一点把柄,只能自己在一旁捶胸顿足地生闷气。
索布恰克器重普京,有意培养他,普京也没让他失望,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中,如此,得到晋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当索布恰克成功当选列宁格勒市市长时,普京也马上被任命为列林格勒市的市政委主席。1993年,他又兼任了日常事务委员会主席,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担任主要官职的他,那年还不到40岁,当真如日中天。
1994年,普京再一次得到晋升机会,这一次,他担任了列宁格勒市的第一副市长,并且继续担任日常事务委员会主席以及对外联络委员会。很多人不理解索布恰克为什么重用一位前克格勃的特工,曾有一名记者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他不是克格勃,他是我的学生。”
或许,在索布恰克看来,他只是选择了他认为最有能力、最具潜力的人担任最适合的职位罢了,此外无他。他重用普京,是因为普京曾是他的学生,他了解普京的能力,确信普京不会辜负自己的期望。事实也的确如此,普京接手的工作基本上都可以完美地完成。
当还沉浸在盖达尔“休克疗法”惨败中的俄罗斯的经济土崩瓦解之时,对于众多俄罗斯官员而言,找出一条振兴经济之路变得尤为重要,可这却是一条前途未卜之路,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可做参考,不然盖达尔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整个国家的经济都遭受打击,列宁格勒也不例外。作为当家人的索布恰克,也一样为此焦虑不安。他本人口才出众,又是经济学教授,可真正解决起经济问题,他还是无从下手。于是,理所当然地,他把这个重担又交给了普京,就如以往交付普京其他棘手问题一样。
那一时期的普京,一如索布恰克身边最便携的“万能钥匙”,随手拿起来,似乎可以开启任何大门。当然,索布恰克肯定不会丢掉这个宝贝。
索布恰克将整顿经济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