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默认卷(ZC) 第六章 燕京燕京

默认卷(ZC) 第六章 燕京燕京

南,后来到了苏州。十七岁那年,因母亲患病,带了她到北京外祖父家养病。表兄知道她想学画,便介绍她拜陈师曾为师,二十一岁那年,江南苹奉父母之命与金融界吴静庵结婚,一九三〇年吴静庵调上海,于是她料理行装赴沪,直到一九八六年在富民路寓所病逝。

凌叔华上课之余,也经常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活动。

一九二二年春天,陈师曾、齐白石宴请日本画家渡边晨敢,渡边此番来北京是想捐些中国画带回日本出售,所得款项周济中国华北旱灾。渡边是陈师曾的日本老友,齐白石是师曾挚友,而凌叔华又是江南苹的好友,所以凌叔华也被邀同去赴席。凌叔华当即应允捐出她画的山水屏风助赈,后来方知卖了一百大洋,渡边特来信致谢。那时她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业余正在读西洋文学。也是在那次宴席上,她第一次见到了她非常钦佩的作家郁达夫先生。

一九二三年初,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在他的寓所为画家们举办了一次画会。

这一天来的画家有陈师曾、陈半丁、姚茫父、王梦白、萧厔泉、齐白石、金拱北、周养庵,还有美国女画家穆玛丽,也是叔华一个不错的画友。

先来的是齐白石。他操着湖南口音问:“今天是请我吗?我怕又弄错了日子。上次到她(江南苹)家去,一个人都不在,问当差的,他也搞不清。”那一天他看到叔华室内的玉兰花开得很好,说要写一首诗送她。过了几天,他真的写了一首玉兰诗送来,并另画一小幅画。

随后来的是陈师曾和陈半丁。陈师曾是一代文宗陈散原先生的哲嗣,留学日本,执教于北京大学。陈半丁虽在晚清肃亲王门下多时,却并未染上满人官场恶气。看到叔华和南苹招呼他们的茶,陈半丁说:“这是头号观音!没有好画报答主人,先生也得打手心了。”

不一会儿,王梦白摇摇摆摆地衔着纸烟走进来。他后面是姚茫父,圆圆的脸,一团笑意,同他一起走进来的萧厔泉,却是一张历尽沧桑非常严肃的脸。

午炮响过,金拱北也来了。他是一个很富态的绅士型中年人,穿着也比这几位在座的画家考究得多。

客人的年龄都过了中年,穆玛丽的年龄也近五十,只有江南苹和凌叔华年纪最轻。

饭后大家回到画室中用烟茶,叔华和南苹裁纸磨墨。

陈师曾说:“让我来开张。”

王梦白说:“我们俩合作。”陈师曾说:“你只画肥猪,让我来题字。”

几分钟后,肥猪在竹子下走。陈师曾抢过笔来题字,只见他写道: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若要不瘦亦不俗,

莫如竹笋烧猪肉。

上两句是苏东坡的句子,下两句却引得大家发笑。

接着白石、半丁、茫父,各人都画了一二张新近得意之作。每张画未收笔,就有人在旁订下。

齐白石平时最恨人来讨画,他当面骂过不少来要画的人,画室门上贴着:“不给钱要画,是为无耻”。但这一天却白送了好几幅。

“大家合作一张好不好!”不知谁在提议。

陈半丁把纸铺在桌上,簌簌几笔,画他得意的秋海棠。

王梦白接过笔,用飞白勾出一朵白菊花。他把笔递给齐白石说:“让金冬心大笔镇压一下,不然我的菊花要飞了。”

齐白石画了一束雁来红。

陈师曾接着画了一枝秋葵。

笔传到姚茫父,一口气撇了一丛兰叶。

周养庵接过笔画了一枝桂花。

金拱北曾在英国学画,对中国合作画不熟。他温和地笑着画了一朵牵牛和一小枝红蓼在高高的画角上。他说:“该谁了?吴太太、凌小姐怎么不来几笔?”

江南苹说:“该萧先生了。”

“石头算不算秋天的花卉?”萧厔泉是山水专家,他这样说,引得大家发笑。他随后写了一枝松,松针疏疏的,倒衬出其他花草的绰约。

凌叔华说:“纸上画得差不多了,请哪位写几个字。”

姚茫父拍拍他的大肚子:“别忘了这里面装得都是主人家的酒菜呢。”他也不推辞,提起笔来写道:

九秋图,癸亥正月,半丁海棠,梦白菊,师曾秋葵,厔泉松,白石雁来红,养庵桂花,拱北牵牛红蓼,茫父兰草,集于香岩精舍,叔华索而得之,茫父记。

他的字有点学魏碑,紧紧地聚在画的一角。叔华提出要收藏这幅画,自然便如愿所偿。《九秋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