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默认卷(ZC) 第十六章 婚外情事

默认卷(ZC) 第十六章 婚外情事

一个二十七岁的英籍学人悄然走进凌叔华的情感世界。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英国画家、评论家罗杰·弗莱(中文名傅来义)的妹妹玛格丽·弗莱随一个讲师团来中国,在武汉大学结识了陈西滢和凌叔华,回英后与凌叔华时有书信往来,还请她的哥哥罗杰·弗莱(1866—1934)画了一幅马的静物写生送给凌叔华。在这次讲师团活动中,玛格丽还认识了武大学生廖鸿英,并介绍她到牛津大学进修农艺学。因为玛格丽的介绍,廖鸿英在英国结识了布鲁姆斯伯里圈子里一些学人,当她得知在武汉大学的一名英籍教师即将离任时,便通过玛格丽推荐了朱利安·贝尔来武大接任。正是这个“浪荡子”朱利安的到来,打破了凌叔华、陈西滢一家宁静的生活。

朱利安·贝尔是英格兰布鲁姆斯伯里圈子里的第二代人。

他一九〇八年出生,父亲克莱夫·贝尔放荡不羁,情人不断,后来与他的母亲瓦内萨·贝尔离婚。他的母亲瓦内萨是邓肯·格朗特的密友,也是罗杰·弗莱的情人。

朱利安小时候在阿希汉姆·查尔斯顿度过,喜看士兵训练和打仗游戏;少年时在莱顿和欧文学校读书,渐长便开始到法国远游,读《著名的陆地战役》,喜欢打猎,尤以捕鹰和抓食肉鸟儿为最;在王家学院求学时,论文中留下无数军事谋略草图,拟获研究生奖学金未果,一九三〇年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理想工作。其姨母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日记中描述这个外甥:“脾气暴躁”,“性情不羁”,“粗野但诚实”和“无法无天”。其生活极不检点,似继承了父母的衣钵,先后与十几名女子有染,直到武汉大学任职时,母亲还不放心他的性病。朱利安在一事无成的局面下,他更希望做一个“行动者”,来验证他的“军事理论”。

早在一九二六年,英国政府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通过清王朝庚子赔款决议,退款基金部分用于中英教育交流。中英文化协会与国立武汉大学签署的合同是委派朱利安·贝尔执教英语和英国文学两年,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是性病),他未能如期到任,发数封电报说明理由。委派时间应为一九三五年十月一日,包含一年考察期。教学时间每周九到十二小时,工资七百英镑一年,其中三百到四百英镑由所在学校支付,剩余庚子赔款基金支付,由英国政府汇出。校方同时还为其提供“适度的膳宿条件”,当合同期满或第一年之后有任何一方希望中止合同,校方将提供一百一十英镑的返程费。他的合同中方由武大校长王星拱和工学院院长、中英协会代表石英签署。

一九三五年秋天,朱利安·贝尔远渡重洋终于来到上海,而后从上海到南京换乘轮船抵达武汉。

到武汉大学报道后,受到文学院院长、兼外语系主任陈西滢和夫人凌叔华的热情接待。当天下午就被请到陈西滢家中做客,安排的宿舍也离陈家不远。凌叔华极尽地主之意,帮助朱利安采购用品,布置房间,还为他担任翻译和社交老师。

十月五日,朱利安·贝尔高兴地给母亲瓦内萨写信报告平安:

我是星期天早晨到的,终于到了,一切顺利。明天得赶紧准备了,很快就要开始讲课……我觉得这里的人都很可爱——我和系主任夫妇,还有他们的女儿待了一下午——小女孩大概六岁,很逗人喜欢,跟我也挺投缘。这里一切都不拘俗套——是个内陆的剑桥。

信中提到的系主任即陈西滢,妻子和孩子是凌叔华和女儿陈小滢。

朱利安也带着喜悦的心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他的教学工作。他在大学里是出了名的“诗人”,在教职员工名单上填写的是“剑桥文学学士;从事写作研究”。他讲授三门课程:英语写作、莎士比亚(每个班级十个学生左右),还有每周一次英国现代主义讲座,一共十六小时的课时。他不仅认真备课,还写教学日记,记下学生写作能力等。朱利安的热情和直爽性格很快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一周后,朱利安向母亲瓦内萨再次写信:

系主任陈源教授还有他的妻子和我住得极近,他们简直就是天使……非常有修养:他是个批评家,翻译过屠格涅夫(此人也是戈尔迪的朋友);而他的太太是一位(中国)画家,也写短篇小说,同时还是汉口一家大报纸的文学版编辑。我听说她被称作中国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又译曼殊斐儿),但我觉得在这个名号之外,她实际上更加复杂有趣,尽管她又娴静又文雅。

他还在日记中对武汉大学和陈氏夫妇赞誉有加,并把武大比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