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默认卷(ZC) 第十五章 主编《现代文艺》

默认卷(ZC) 第十五章 主编《现代文艺》

一九三五年二月,珞珈山十八栋门前的木笔(玉兰)又吐出新绿,山下桃花含苞待放,所有的景物都为春的颜色打开着,惠风和畅,绿意盎然,这是武汉三镇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在几位文化界朋友的倡导下,凌叔华接手创办了武汉日报《现代文艺》副刊。开始,她和几位朋友交换过几次意见,但没有议出什么固定宗旨。刊物出版在即,她只好写了几点开场白。

第一,我们不想借本刊宣传什么主义。普遍化是哲学理论重要的性质,人类原是哲学的动物,所以什么东西都喜欢叫它普遍化。照旧说便是“一以贯之”的道理。文艺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当然不能让它例外。……我们以为文艺的任务在于表现那永久的普遍的人性,时代潮流虽日异而月不同,文艺的本质,却不能随之变化。你能将这不变的人性充分表现出来,你的大作自会博得不朽的声誉,否则无论你怎样会跟着时代跑,将来的文学史决不会有你的位置。……

文艺也似其他学术一样,有他绝对的尊严的独立性,文不能做任何主义的工具,也与学术不能专在实用上讲一般。不明白这道理,文学就失了唯一存在的条件了。

第二,我们想竭力戒除党同伐异的恶习。新文学的历史仅短短的十余年,文坛中的派别出现不少。五四运动初起时,所有作家因努力的目标相同,还能站在一条战线上奋斗。不曾过了几时,政治上割据称雄同室操戈的习惯,就传染到文学上来了。……新文学前途的发展,无形中不免受其妨碍,那就不可等闲视之了。门户之见,贤者不免好名之心,又为人所同具,也许我们会重蹈覆辙而不知,所以将这一点拈出来以为自己警惕之资,并为同志之鉴戒。

第三,我们愿借本刊尽一点提倡健全文学的义务。

在混乱,昏浊,矛盾,顽固,轻浮,嚣张的现代中国社会中间,愈是带着病态的东西,愈容易存在,愈容易繁荣滋长。好像一沟臭水,含垢纳污,一切不洁净的虫豸依以为家。新文学初发轫时,大家提倡“人的文学”,态度颇为严肃,主张也极正当。……自从革命文学呼声起来后,这类文学渐现没落,但其潜势力尚不可悔。

而且病态文学一名词包括的范围很广,我们可以叫那些满足官能,刺激色情的,肉麻淫猥的小说为病态文学,我们也可以叫那些动辄以天才自居、歌德自命的以夸大独自尊狂示范青年的诗文为病态文学。既然反对病态文学,就应当提倡健全文学了。什么是健全文学的标准,这很难说。大概与上文所述相反的,和有热烈的情感同时又有冷静的头脑,观察事理能直彻到底,不为表面现象所欺蒙,论断平允不偏激,不存成见,富于同情心,向上的志气和进取的精神的文学都可勉强够得上健全的条件。

第四,我们主张本刊对于艺术须力求其完整。我们都知道文艺像植物一样,从发芽至成荫,需要相当的岁月,术士用幻术造出的顷刻花不可信,暖窑薰开的唐花,也经不住严霜烈日的打击。种子下土以后小心灌溉培育,等候开花结果日子来到,这是园艺家惟一的途径。……

第五,本刊希望对华中文艺空气的造成可以有点帮助。北平是新文学的策源地,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前,北平俨然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现在这个中心似乎转移到南京上海去了。但以历史的关系,北平仍有它的地位,所以华北华南文艺空气都很浓厚。只有华中仍旧沉寂得可以,尤其武汉三镇竟像一片沙漠似的,看不见一块绿洲,一弘清泉,可以供人生道途上倦客片时的休息。试问这是何等的干燥乏味!

凌叔华在《发刊词》的最后高声呼吁:

武昌为长江上游重镇,是辛亥首义之区,汉口是东方芝加哥,汉阳是中国匹兹堡,以形势和工商业区域论,又为全国的中心。若让其文化永落人后,岂非像蜡制人体模型一样,虽然具有美丽的躯壳而缺少灵魂吗?

起来,同志们!我们把这首义之区的光荣城市再加上几分灿烂吧!我们把这片沙漠造成锦天绣地的乐园吧。起来,同志们,春天到了,晴丽的旭日照着,和煦的东风吹着,丝丝的细雨沐着,我们快拿起锄头来开垦。快把文艺种子撒下去,莫空度这时光,莫辜负这美壤,莫吝惜我们的汗水与精力,丰富的收获正在前面等着我们呢。努力!同志们,努力!

《现代文艺》创刊后,在最初的几个月经常闹稿荒,她就让熟悉的好友袁昌英、苏雪林、陈西滢、朱东润、沈从文、胡适、杨振声等写稿支持;实在赶不上的时候,她就亲自去写;她还将徐志摩的遗札、朱湘的遗作找出来发表,以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