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默认卷(ZC) 第二十三章 初到英伦

默认卷(ZC) 第二十三章 初到英伦

开展后,多萝西·伍德曼再次观看了凌叔华的画展。

邓肯·格兰特也有同感。在这次画展上,她评论凌叔华画的阿尔卑斯山,“在欧洲创作的一些小型风景画有种奇特的魅力”。

第三次画展是一九五三年在茨维玛美术馆的展出。

在凌叔华画展手册上介绍说,凌叔华用画笔记录了她在伦敦北郊发现的所谓“东方化”的风景,烟雾中的泰晤士河,苏格兰的湖泊,还有维塔·萨克维尔·维斯特的西辛赫斯特。但是,像安德烈·英洛亚在赛努奇美术馆目录简介中说的那样,她“并没有”刻意去给这些西方风景蒙上一层神秘的东方色彩,而是如实地画了她所看到的一切。这足以证明她的原创性,因为在这些风景中,她发现了千年的经历。

此时,凌叔华又收到巴黎塞努奇美术馆的邀请,经过一番准备后,她于一九五九年在那里举办了第四次画展。安德烈·莫洛亚“给天资聪慧的叔华”展出目录撰写了序言。

这次展览大受欢迎,在巴黎加展了三个月。凌叔华说,一家美国的美术馆也要展出她的作品,哈佛的展览也在洽谈中。

然而,凌叔华想要融入英国社会并非易事。瓦内萨既不能不助,又不能越俎代庖,自有一番苦衷。如一九四七年九月,给她的女儿安吉拉写信,诉说当时的心情:

我为她引荐了一些人,但情况似乎并不妙。威利明显不喜欢她,装出要出国的样子来避开她。老甘伯(玛乔里·斯特拉奇)对她的逞才使性极其厌恶,之所以愿意收她做学生,是因为得从她那里混口饭吃。不过还好,克莱夫(贝尔)喜欢她,邓肯也觉得她不错,我自然也喜欢她——不过,确实很难给她提供一个朋友圈子,那才是她真正想要的,谁都不可能让她一直留在这里。无论如何,我们得考虑一下将来的事。我希望一切都好,而她也可以像从前一样坐在那里画柳树。

在此期间,凌叔华以中国人的方式,买了各种不同的礼物来感谢瓦内萨,作为英国人,对此却感到不习惯,每次送来礼物,瓦内萨都要责备她。

由此看到,在一种新的环境里求生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凌叔华来英之前还算是有成就的人,如果是平庸之辈,又没有一技之长,更可想而知了。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南海边的伯恩茅斯公寓请了几位朋友,以简朴的仪式,为在英国剑桥留学的独生女儿李林和女婿邹承鲁举行婚礼。

凌叔华一家应邀前往,为李林、邹承鲁新婚送去了礼物。

李四光与陈西滢早年一起留学英国,过从甚密,只是不在一所大学。他们也不是来自同一省份,一个来自湖北,一个来自江苏。李在伯明翰大学学习,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陈在伦敦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二人同被蔡元培先生聘请,到北大任教。李四光任地质系教授,后兼京师图书馆副馆长;陈西滢任英语系主任兼教授。

在鲁迅与陈西滢论战中,因薪水多少的问题李四光受到鲁迅的奚落,遂亦参与其中,为陈西滢助战。此外,还有一层关系,李四光的夫人许淑彬原是师大女附中教师,与陈西滢是无锡同乡,曾有人撮合过二人的婚姻。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在珞珈山时告诉过陈小滢:“如果他们结了婚,那么就没有你,也就没有我了!”

李四光夫妇是一九四八年八月到达伦敦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的。会议结束之后,李四光没有立即回国,同夫人来到伯恩茅斯公寓疗养,观察国内外时局的发展。第二年九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传到了欧洲,这时他又接到参加世界维护和平大会的郭沫若从布拉格给他捎来的一封信,请他早日返国。李四光在英国接到这封信,心情十分激动,马上订好了到香港的船票,办好了过路签证。

就在这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好友陈西滢给他打来电话,说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锡接到外交部的密令,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不然就扣留他送往台湾。

李四光听后,当机立断,拿起一个小皮包,告别夫人许淑彬,只身从伯恩茅斯渡过英吉利海峡,到了法国。第二天国民党驻英使馆果然派人来找李四光,夫人许淑彬对来人说他外出考察去了。过了两个星期,许淑彬收到他从瑞德交界巴塞尔的来信,明白这是让她前去会合。

许淑彬把不便携带的东西,交给凌叔华保管,凌后来设法把这些东西转交给了李四光。

李四光夫妇在巴塞尔买好了从意大利热那亚开往香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