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默认卷(ZC) 第二十三章 初到英伦

默认卷(ZC) 第二十三章 初到英伦

在瓦内萨·贝尔的帮助下,陈小滢踏着伦敦三月的春风又走进了学校,瓦内萨·贝尔还推荐玛乔里·斯特拉奇做她的英语老师。

玛乔里是布鲁姆斯伯里圈内传记作家利顿·斯特拉奇的妹妹,也是一位作家。

瓦内萨·贝尔居住的“查尔斯顿农庄”。早期布鲁姆斯伯里自从朱利安死后,凌叔华便与他的母亲瓦内萨·贝尔开始了书信往来。在那些年里,因了凌叔华的信件往还,不时寄些小礼物给她,冰释了瓦内萨失子的一些痛苦。她深深思念着她的儿子,也对凌叔华报有深情。然而她也有思想顾虑,担心她们的往来会影响到叔华的家庭。凌叔华在旧金山上岸的时候,便去信告诉瓦内萨,不久她和女儿将到英国伦敦。

当时,陈西滢受国民政府委托,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因巴黎物价昂贵,他难舍几年积蓄买下亚当森街十四号寓所,因而未把家迁往法国,陈西滢只得奔波于巴黎和伦敦之间。

一九四七年一月,瓦内萨到伦敦第一次与凌叔华会面,四天后瓦内萨给凌叔华去信:

你不必为没能与我保持联系而自责——我十分理解。在去年通过书信对你有了深切了解之后,我终于与你见面了,这是很奇怪的感情。我仿佛处于一个虚幻世界中,对自己所有感受到的难以言表。经过这么长时间,如今我已经接受了没有朱利安的生活,并且仍然试图从中获得某些东西——我认为你的出现让我再次感觉到,我是多么需要他。

出于情感驱使和现实需要,凌叔华通过瓦内萨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子保持着联系,适应异域城邦的艰难处境,努力开辟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她写信给瓦内萨,描述那些孤寂的夜晚,瓦内萨以略显淡漠但依旧充满同情的态度,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她。

瓦内萨在安排小滢到纽纳姆学院入学的同时,又让凌叔华一起跟玛乔里·斯特拉奇上课学习英语。她又将凌叔华介绍给以译介中国和日本诗歌而闻名的翻译家阿瑟·威利相认识,如此凌叔华也得以不断并拓宽英国文化界的人际关系。

春暖花开的时候,瓦内萨邀请凌叔华去查尔斯顿做客。那里距离伦敦一百多公里,她带上一九二五年徐志摩去英国时那个纪念卷轴,乘火车抵达查尔斯顿。她打开画轴,当二十二年前罗杰·弗莱单色水墨风景画出现时,瓦内萨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凌叔华拿出一本新的纪念册,请瓦内萨和邓肯·格兰特为之作画。朱利安的弟弟昆汀(1910—1996)是英国著名评论家、雕刻家、作家、苏塞克斯大学教授,凌叔华在他做的陶罐上,也为他作了中国画。

在伦敦的第一年,瓦内萨在许多事情上都给予凌叔华很多照顾和帮助:让她到纽纳姆学院上课,去哪里购买画布和支架,如何学习平版印刷,以及如何联系画廊举办画展等。

一九四七年二月五日,瓦内萨鼓励凌叔华在巴黎或美国举行画展,并说,“不要让一时的失败摧折你的信心”。在瓦内萨的指点下,凌叔华在欧洲举办了几次画展。

第一次是一九四九年二月,在伦敦与另外两位女士共同展出了画作。

瓦内萨为这次画展出了不少主意。让她的小儿子昆汀(评论家)为凌叔华写评论,邀请名人为画展揭幕,介绍她在中国的名声。瓦内萨还带朋友来参观画展。八月二十五日,瓦内萨去信鼓励她多展出一些“有关伦敦的画作、瑞士的河流和风景画,尤其是‘日内瓦到蒙特勒’一带的”。

第二次是同年十二月在伦敦纽帮德大街亚当斯画廊举办的个人画展。这次共展出三十七幅作品,售出其中的十一幅。

凌叔华知道,举办一次专业画展,需要听从多方面的建议。这次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帮她请到了英国桂冠女诗人维塔·萨克维尔·维斯特的儿子本·尼科尔森,又请到了朱利安在剑桥的好友、美术教授、现为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研究院院长安东尼·布兰特,前来观看她的画作。

十二月十三日,瓦内萨去信评价她的画展。在这里她暗示了俄国形式主义者所指出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观,即“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我相信人们一定会对一个中国艺术家所看到的伦敦很感兴趣。人们看到过很多的中国风景画,但是却很少在画布上看到自己所熟悉的环境。”

在这之前的六月十八日,凌叔华给伦纳德·伍尔夫写信说,多萝西·伍德曼“对我几幅画特别感兴趣,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画的独创特点有几分类似于音乐。我画了将近七十种不同的兰花(花和叶),形式各异,充分展现了我的想象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