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终止低价销售行为,并向格力致歉。
结果,国美虽然表面致歉了,可内心不甘示弱,他们马上采取行动,将全国各分公司的格力空调全部下架。董明珠毫不让步,立即还以颜色。她当即下令:格力停止向国美供货。
董明珠发出命令,并不是为了一时赌气。当时,关于对国美电器等渠道商残酷挤压利润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业内早已怨声载道,许多企业迫于国美过于强大,只能是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据称,国美新开每一家分店,都要求厂商必须进入新店,进场费少则五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如果不进入,国美就在全国范围内撤下该厂商的产品。然后,国美以低于厂商定价的方式促销,如果产生亏损,甚至还要求由厂商来承担亏损额。董明珠对国美停止供货的举动,让许多厂商拍手称快。他们觉得,终于有人能站出来给国美点颜色看看了。
格力与国美的矛盾实质是双方不同销售模式的较量。格力与国美两种分销体制的矛盾与冲突,在双方的经营理念面前终将不可避免。国美是传统代理商的销售巨头,而格力则通过独创的“新兴连锁销售”模式,不断地验证着自己营销理念的正确性。具体来说,国美模式是用供货商的钱,解决了它的贷款问题,然后用贷款解决了现金流,用现金流解决了上市,用上市回来再杀供货商。董明珠认为,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破坏双赢原则的模式。
董明珠再次表现了她的决策是极具远见的。她说:“这件事发生以后,很多企业都拍手叫好,在背地里都说董明珠给我们出了一口恶气。但是,让我不理解的是,这些企业已经觉得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不能跟国美进行一次平等的谈判呢?后来我才明白,并不是国美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企业出了问题。我们的企业想依赖国美把产品骗出去,我觉得在这里用一个‘骗’字还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企业的产品品质很好,国美不卖,别人一样卖,消费者最终会来追着买你的产品。但是,我们很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注重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仅是在交易的过程当中,想方设法地把产品推销出去。为了实现更多地推销产品,就不得不在价格上打主意,不断在价格上进行较量。到头来,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没办法,企业就只好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成本,这就注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就格力为什么要退出一些大卖场这个问题,董明珠回答说:
“我很不认同某些大卖场的销售理念。我的营销理念是‘共赢’,就是消费者要赢,经销商要赢,厂商也要赢。而大卖场总有倚强凌弱的架势,全国就它最大,想把其他的店面都一口吞掉。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客观规律。格力敢这样做,是因为格力空调有好的品质,老百姓要买格力。有消费者,格力就不怕没有出路。”
格力退出国美后,许多人都为格力捏了一把汗。一些好心人甚至善意地提醒董明珠及早与国美重旧于好,得罪他们实在是吃亏不讨好。可董明珠坚定地回答:“如果跟国美等大卖场进行大量的合作,很多企业会死得更快。”
其实,格力与国美的矛盾由来已久。2003年4月25日,深圳国美曾开展了一次颇有争议的“买威力,送格力”的促销活动。本来,促销活动送赠品是很正常的事。同时,消费者也都有这样概念:购买大商品送小商品,购买一线品牌产品送二、三线品牌产品。可这次促销活动却颠倒了,买三线品牌的威力,赠送一线品牌的格力。显然,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格力品牌的声誉,更是涉及到了不正当竞争问题,严重扰乱了格力空调的市场价格体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事,就是国美在背后诋毁格力。格力是空调老大,一向奉行先款后货的原则,这无形中打破了国美的规矩。国美一直坚持“厂家免费铺货,7天后再结算”的原则,格力一直认为这对厂家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董明珠反复强调:格力空调不打价格战,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格力会与遵守游戏规则的商家真诚合作。如果商家不遵守游戏规则,就没有合作的基础可言。不降价并不代表格力空调的暴利销售。格力的价格一直贴近市场,各销售公司也是依靠服务取得合理的利润。对于很多的企业采取低价策略,格力认为,这是竭泽而渔,必须谨慎使用。
对于这场早晚都要到来的战争,董明珠其实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她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双方对产品价格控制的争夺,还关系到双方能不能友好合作的问题。虽然国美实力雄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销售吞吐量巨大,但在格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