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的基础。
董明珠虽然不能彻底改变整个空调行业的竞争环境,但她所建立的一个个新的游戏规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巨大的变化。受格力的启发,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与家电连锁店合作的弊端,便纷纷效仿格力,开始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格力模式已成为空调行业的标杆性模式,受到众多厂家的学习借鉴。
确切地说,董明珠所创立的营销战略,在部分地改变了行业竞争环境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改变了格力自身的竞争地位。虽然众多企业都在效仿格力的营销模式,但空调行业大的竞争环境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一旦竞争白热化,企业之间就会亮出降低价格的撒手锏,价格大战就会硝烟再起,行业竞争重蹈相互残杀的覆辙。
格力模式的成功说明,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新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条件。仅仅跟在别人的后面学习,永远不会超越对手。创新思维,就是要以刮骨疗毒的精神来改变惯性思维。要不断动脑筋,想办法,对企业作出战略性思考,有目的地构建新的游戏规则,准确预判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要主动创造变化,而不是单纯适应变化。单纯适应变化,就会永远走在别人后面,对发展不利。只会适应变化,将无法生存于未来。面向未来的企业,必须善于打破现状,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真正的竞争,不是与别人竞争,而是与自己竞争。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才能创立新的游戏规则。
思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思维是司令部,是发动机。现在,很多家电企业都在宣扬创新,并宣称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口号,但真正能够做到自主创新的企业实在是少之又少。而格力电器在思维创新的统领下,技术创新更是一面旗帜。很多人解读格力、解读董明珠时,都会提到核心科技问题,认为格力电器的成功是其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科研投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有数据显示,目前,格力拥有5000多名科技研发人员、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4个研究院、28个研究所、500多个实验室、90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00多项。2012年和2013年,格力电器连续两年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年投入超过40亿元,远远超越了国际同行水平。
但这只是一种表象,不深入了解董明珠,就根本摸不到格力创新的实质和逻辑。董明珠是从空调销售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中国空调行业的明星企业家,与她交流或者交谈,她说得最多的都是消费者的感受,比如:她特别注重空调能不能静音、能不能使用时感受不到气流、能不能与房间的家居产生协调感甚至美感,等等。
在格力久了,与董明珠接触久了,你才会知道这实际上是种非常有效的“创新倒逼机制”,因为再伟大的创新也要为消费者服务、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也就是说,创新必须来源于市场,并且服务于市场。
在格力,实际上有两个“创新气场”:一个是研发团队的“技术的气场”,一个就是市场团队的“市场的气场”。董明珠对技术气场的苛求、对空调舒适度的苛求,几乎到了严酷的程度。董明珠认为,技术创新将创造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必将催生技术创新,这两者是“双剑合璧”、相辅相成的。
很多人说,董明珠不是搞技术出身的,她不懂空调技术。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董明珠格外重视“技术系统性”和“技术战略性”。格力与另一家空调企业围绕一件小小的空调气流档板打起了专利官司,董明珠持续告对方侵权。媒体记者曾就这个问题请教她,她回答说,空调的气流档板虽然只是一个实用专利技术,但它却是格力“专利资源池”的组成部分,格力要在全球拓展,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专利资源池”,因此,对待技术专利问题,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寸土必争。
董明珠确实不直接搞科研,但是她却对全球空调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十分清楚。或许董明珠永远成不了科学家,但是她深谙科技战略的强大威力。伴随着董明珠渠道创新的是格力空调的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假如没有大量的投入进行技术开发,再优秀的渠道也不可能让格力空调做到行业龙头的地位。
在董明珠看来,公司所建立的制度和规范是不允许任何人打破的,这也包括她自己在内。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制度去履行,不能随意改变,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正是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使公司员工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共同朝着“百年格力”的目标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