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人老成精,啥事都瞒不过他的双眼。在一想买地又不是白拿,都要给银子的,操这多心干嘛。
“你小子这是出息了,赚大发了。”里正拍了拍萧景鑫粗糙的双手,笑了笑。
萧景鑫乐呵的两眼眯成一条线,“里正叔,您别这么说。为了家里生计,不得不另寻活路。这不,跟上官燕青做了一些小吃食,糊口度日而已。”
这个借口是临出门前,上官燕青叮嘱他的。家里猛然间要盖房子,还买如此宽敞的宅基地,多少令人生疑。于是就借养家困难这个托词,只要是会看脸色的人都不会打破沙锅问到?。
里正就是那听话听音的人,自然没在多问,而是直接说了宅基地的地价。
村尾地处偏辟,地价相对低了不少。本是三两银子一亩地,村尾只需二两银子一亩。萧景鑫总共要了七亩,付了十四两银子。
因为买地需要到官府上档立契,这都是要花钱的。萧景鑫又多塞给里正二两银子,可他死活都不肯收。说是只当送给二人的开门红。
萧景鑫对他是千恩万谢。特别敬佩里正要人品有人品,要德性有徳性。为人和善有情,处处为他人着想。
这确实不假,那名声威望远播,要不然也无法担当庄里的公道人。
一番寒暄,萧景鑫又一脸为难的看着里正说,有劳他为兄弟俩买地盖房的事保密。这其中的缘由不言而喻,里正可是心知肚明。
里正看这两兄弟祈求的眼神,在想想萧家的那些极品,爽快的应下。
兄弟俩又是对里正感恩了一番才告辞离开。
回到三房,上官燕青听说两家都买了地,脸上充满了欣喜与期待。
可愣愣坐在一旁的萧雨却高兴不起来,杨氏虽然恢复了记忆,可并不认识自己。一想到这儿,他就心如刀割,很是迷茫。
萧景鑫一想着腌泡菜,又要盖房子,他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
二房也为盖房子的事操心,
杨氏才刚恢复,干不了重活,萧雨整日忙出忙进。还想着还三房银子的事,时不时去帮忙腌泡菜。根本抽不出身盖房子。
两家一合计,干脆全部包给泥瓦匠做,啥事都不管,只等盖好了收房子。
无非就是多花点银子的问题,反正这边做泡菜要赚不少银子,经过上官燕青的点拔,这两兄弟现在也会算帐了。
商定好了,萧景鑫就开始忙活起来。
他想到了以前在萧家负责休休补补的柳泥匠,自从离开萧家后,他在镇上组了一支泥瓦匠班子。
有人盖房时,他就包下来做。平时就揽些小活计糊口。
时日一长,在加上柳瓦匠为人不错,宁愿自己吃亏,也让另人满意。久而久之,名声大燥,十里八乡的人都愿跟他打交道,活计自然接的多起来。
萧景鑫就是冲着他负责任的态度找上门来的。
两人熟,各自的性格特点也都了解。萧景鑫说明来意,这柳泥瓦匠是二话不说,满口答应。
在说有一层主仆情分在,这工费也低了不少。但柳泥匠也是个性情中人,情份归情份,干活归干活,工钱的事儿可不得耍赖。
所从萧景鑫一直对柳氏刮目相看,佩服他敢说敢为的态度。
商定好后,萧景鑫跟柳泥匠谈房子的盖法。为了清晰明了,他还专门把上官燕青画在木板上的标示拿给柳泥匠看。
因为上官燕青只是画了个大概,也没特别细致。柳泥匠一看,也没觉得画图的有多惊天地泣鬼神。就一般般而已,不过就这,很多人也未必画的出来。
虽然图不咋滴,但经过萧景鑫一旁的解说,他也大致明白了房屋的盖法。
最后萧景鑫又说了要砌青砖院墙的事儿。这柳泥匠听了没有多言,他只是轻叹了一口气,就说得耗费不少银子。
五亩地的院墙,大概要多少砖,花多少银子,萧景鑫心里完全没底。
看萧景鑫一脸的懵逼样,柳泥匠又给他
细说了彻院墙的花销。每一块砖多少银子,所有的围墙需要多少砖。大概算下来,围墙砌好也需要六十两左右。
以前真没细算过,这柳泥匠一算,萧景鑫顿时没了主心骨。
可上官燕青千叮咛万嘱咐,房子定要一次性搞好。没想到光一个院墙花费如此大,但两人设计的屋子样式,确实需要这么大的围墙。
但转念一想,盖房子也是人生的大事。该花的还是得花,就算眼下省出来了,日后需要维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