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的话,再次给朱元璋提了个醒。
他是开国之君,无论立长还是立贤,其实都是自己说的算。
不过朱元璋的思绪向来活络,顺着这个思路,很快就想到了另一个法子,那便是继续拖着,不去决定。
朱标的身体,近来虽说恢复了不少,可按照大夫的意思,朱标不宜过于操劳,而且还需调养些时日。
所以这段时间,刚好可以留给朱榑表现自己,从而让朱元璋能够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况且之前胡惟庸的事情出来后,朱元璋也在考虑,是否自己的这个太子,过于文弱,以至于变得可欺。
他是马上皇帝,身边勋臣也都是行伍从多年,这些人在自己面前,许多都没什么规矩,更何况是面对朱标。
所以自从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其实就在考虑,究竟该如何节制大臣,让朱标的处境,不至于陷入被动。
而朱榑的出现,也给了他另一个选择,那便是扶持一个皇子,用以磨炼朱标;若是不成,也能为大明重新培养一个接班人出来。
只可惜,如今的朱榑,许多地方都和朱标相像,甚至对于权势,没有丝毫的留恋,反而总想着离开。
也正因为这一点,朱元璋才会心中犹豫,想要同自己最信重的两人,商议一番。
“百室的话,咱明白。咱会考虑的。”
说着,朱元璋再度朝着徐达问:“天德啊,你给咱说句公道话,齐王这小子,究竟怎么样。不要考虑什么太子之位,只说为人处世。”
朱元璋话说到这地步,徐达自然也不好再说别的。
他心中考虑片刻,道:“齐王终归还是年轻,性格、处事尚欠打磨,只要陛下愿意调教一二,想来是能成大器的。
至于为人,看他近来行事,倒也还算仁厚,只是少了几分变通,日后只怕会有麻烦。”
这一番话虽说简短,但也无疑是认可了朱榑的能力和为人。
朱元璋点点头,道:“咱知道了。”
听到朱元璋竟只回答了三个字,李善长和徐达心里,都觉得有些没底。
短暂的沉默过后,朱元璋继续说道:“还有,咱打算今年再对鞑靼人用兵,你们觉得,是否可行?”
李善长闻言,连忙回答:“臣不通军务,不敢妄言。”
朱元璋摇摇头,一脸无奈的看向李善长。
“先生也曾参赞军务,颇有建树,如今却不通军务了?”
李善长面露惭愧,赶忙解释:“当日是有幕僚,有同僚,最重要的是陛下英明决断。
可如今仓促间,要臣说出些什么,臣实在是说不出来。”
听见李善长的这一说法,朱元璋沉吟片刻,最终倒是信了个七八分。
他侧目看向徐达,见后者似乎是在思索,便也没有急着打扰。
短促的沉默过后,徐达突然开口。
“陛下,今年若是北伐,只怕不妥,即便是去,也只能维持局部战事,只怕不会有多大建树。”
朱元璋闻言,不禁有些疑惑。
要知道,徐达可是一直最为支持北伐,甚至希望能肃清王庭的。
可今日,自己主动提出这事,徐达竟然反而拒绝,这让他心里,总觉得有些别扭。
“具体说说,你为何如此笃定?”
徐达解释:“一来近两年兵士连连,补充的兵源素质不高;二来是朝廷消耗颇大,若是不休养生息,只怕会如昔日秦皇汉武一般,劳民伤财,却没多少收效。
况且近来王保保颇为急切,只怕是元庭内部,又出了什么问题。咱们此刻出兵,很有可能使得元人重新抱团,和我大明的军士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