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公馆中式风格,雕梁画栋,红墙金瓦,那层层叠叠的飞檐挑壁连绵成一片,远远看去,却似一处气势恢宏的宫殿。
雷家公馆处于深山之中,所以与青山绿水自然融为一体,但作为一处住宅来说,这中式沉闷的风格,未免会让人会觉得这里阴气很重。
雷邦宪并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雷家建宅,自然要重金请风水大师看过,因雷家选这块地,地处向阳,此块地又叫阳坡,以雷家发展的态势,雷家本来就男丁兴旺,阳气十足,锐不可挡,但凡事讲究个平衡,一味的纵骄阳气,长此以往,自然阴气就会处于劣势。
这样看来,这种说法还是站得住脚的,纵观雷家几代,娶进门来的媳妇没有一个能提起来放得下的,即使现在年轻的媳妇们,一水儿的本科学历以上,其中还有飘洋过海出过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但一入雷家门,也都是阴柔软弱,百依百顺的小巧依人型,只是一个女儿雷红梅有点叱咤风云的样子,但已出嫁到秦家,说起来也不算是雷家的人了。
女人理家,男人闯世界,自古天经地义,何况雷家男儿个个英武练达,都是人中骄子,自然不需要女人的那一点绵薄之力,也不希望女人们出头露面,所以,这说起来也不算什么坏事,也符合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是一个家庭长治久安的最好状态了。但长此以往,尽管现在还显现不出来,如果阴气一直弱下去,阴阳失衡,势必会影响子孙的繁衍,这就关系到雷家血脉的问题,所以,设计几经易稿,就有了现在这座规模宏大、古色古香的雷家公馆。
雷家公馆几乎占尽了一面山坡,除了功能齐全的居住生活区域,还配备有自己的寺庙,重金请了高僧住持,当全国各地的富人重金奔赴各大名山高寺烧香拜佛时,雷家却只信自己庙里的神仙,这是专门保佑雷家的神。
雷家与所有的大富大贵之人一样,自然想维持雷家永远兴盛发达,所以,每年初一,雷家子孙后辈就会从全国各地奔赴这个他们的发迹地,不管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孙辈们,还是大字不识几个的雷父,虔诚而隆重地敬奉着保佑他们雷家日益兴盛的诸路神仙。
寺庙的另一侧,则是雷家的家史馆,雷家的发达自然是先人荫德所佑,所以,雷邦宪花重金让人收集整理的,由于追溯时代久远,资料难以收集,也由于雷邦宪的祖先大多穷困潦倒,还有抽过大烟的,到小寡妇家被打断腿的,确实没有什么好歌颂的,雷家的真正改变是源于雷邦宪的父亲这一代,但出于金钱的动力,也自知有钱人办家史馆是为了荣光,收集人就将雷家的祖先描红绘高,雷邦宪自然知道一二,但一经描述包装的故事,自然励志,励志就会有荣誉感和使命感,就会对后代有启发,所以雷邦宪就明白装着糊涂。
院内还建有一座书院,取名雷家书院,古色古香,虽然子孙们就读的学校已经走向国际化,但他们即使是就是过春节回来几天,也得集中起来在书院里接受古训。
从这点来看,雷公馆更象一个小社会,一座小城堡,雷家的格局是参照古代村庄的治村标准建设的,古代所有的村庄都有寺庙,寺庙是用来保佑平安的,还设文昌庙,以保佑子孙智慧发达,前程远大,可见雷家之所以能发展壮大,跟他们的思维格局与处世原则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除了供奉着统治着他们精神世界的神仙外,雷家还专门开辟着神秘而尊贵的客房,这就是专门供提供给他们源源不断的财路的现实中的诸路神仙。
县委书记牛定川近来心中也是郁闷烦燥,说起来,牛定川到了宜城县已经有十一年了,当初才三十出头,意气奋发,从高校有些沉闷的学术界走了出来,本以为到基层走上一遭,混上个一官半职,再回到省城,舒舒服服地把省官一当,那就是衣锦还乡,人生圆满了。那知到了宜城,一呆就十一年,日夜操劳,劳心伤志,当初的翩翩英俊男儿已经两鬓斑白。
从小在省城高校院里长大的牛定川实际也从来没有想到这小地方的事情竟然如此的错综复杂,十一年,他真的呆得厌烦了,但既然厌烦了,为什么不走?
这也是所有在官场上厌烦着,忍受着,拼搏着的人们的共同状态,他们一边厌烦着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一边热衷于虚伪的迎来送往;一边痛心疾首地着斥责着体制的僵化,一边享受着体制内的权力给他们带来的无限荣耀感;一边痛恨着不平,一边又制造着不公,享受着不公。
何况,作为牛定川来说,从一个有名无实的挂职副书记,到县长,到县委书记,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实际上并不是太长,应该也算是一步一个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