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步步不空了。明年市里换届,再上一个副市级,牛定川的官路算是一帆风顺了。
但看似一帆风顺的牛定川,宜城县的一把手,处于权力的顶峰人物,整日却在小心翼翼的状态之中,实际上他近日的状态真的是糟透了,困扰他的不是事,是人,他感觉到简直是四面楚歌。
自己提拨的事不痛不痒,说有希望却是遥遥无期,说没希望但看似机遇难得。见了很多的领导,很多人都说了一堆无关紧要的话,也集中火力重点攻克过重磅级人物,似乎该做的都做了,但干部调整的事不到会议结论出来,显然都是水中花镜中月,但这过程却是最折磨人的。
显然然离开宜城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越离不开,就越想离开,对于这里的事越是少了一份耐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县长的矛盾也日益公开化了,如果说双方合作初期都本着和平共事的原则一直伪装和忍耐下去,那么,长达五年的合作也让双方失去了耐心和涵养,渐渐褪去了外面那层小心翼翼地保持着的那层伪装,那日,就在旅游开发区建设的问题上,二人私下沟通时,县长就明目张胆地说,牛书记,这个事情我会组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政府这边的事就不劳你费心了。
实际是在说牛定川把手伸长,伸到他们政府了?
实际上二人的不和由来已久,这在宜城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因为这不和,有人就能从中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宜城有九个常委,七个政府党组成员,加上人大主席同政协主席,这十几个全县的核心人物由于他们的不和,就一下变得位置举足轻重了,这些人中就有人审时并势,在二人中间徘徊,你顺着他,他就保持中立,一旦在你这里欲求不满,就站队走人,所以看似下级,根本不是什么绝对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都得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
加上县长是以前在宜城从组织部长到县委副书记,当了七年,拨拉了七年的干部,这一批中层领导中有多少是经他手提拨的,这一批门生正是宜城的中坚力量,牛定川这个省城官员虽然在宜城十一年了,也经过多年培植,但毕竟不是本土人士,还是有些根基尚浅,道行不够。
还有县委副书记胡泽光,是宜城本地人,毕业分配就到地区,多年在外县当副职,40多岁时才回到宜城,官场没有基础,也是两相需要,他需要培植亲信,一班同乡亲戚中的阿毛阿狗借机一哄而上,都想让戴上帽子,这胡副书记次次研究干部都要上人,而且还是条件不怎么样的人,这不,一个才他力荐才提拨不久的人就被查了,原因竟然是在公款去泰国旅游嫖娼被人举报牵扯出了其它问题。他倒不计前嫌,厚着脸色皮又提出人来了。
研究干部就是领导培植和壮大自己队伍的最好时机,常委会上,明争暗斗,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个干部从三十岁出头算起,任职二三十年,年年栽培,年年扶持,这力量就生生不息,培植好就是桃李满天下,不说在位时能一呼百应,纵使自己下台,提拨过的人依然在位,那还不是自己的天下?
想在官场上混下去的人,谁能不动这样的脑子?而且,越小的地方就越人脉复杂,裙带相连,所以,这干部调整在牛定川看来是第一难。
宜城的班子调整本来早就应该进行了,风水镇的书记一直空缺,镇长是原先组织部出身,自然与县长关系密切,书记的位置空缺这么长时间,他实际上一直是一肩挑两担,自然对这个位置虎视耽耽;还有一个乡镇缺乡长,经贸局长的位置也一直空缺,其它小单位诸如宗教局之类的就更多了,牛定川作为党委一把手,这么长时间不调整干部,让这么多的一把手位置空缺,自然有他的难处与他的考虑。
实际上,原先,他是准备将这风城的书记一位置给秦如义的,秦如义虽然在宜城政史上属于火箭提拨,甚至是无基础的提拨,本身上乡长就显得着急了点,当时常委们中就有很多的说法,当时是把为人相对软弱的人大主任手里的一个人选调整了,专门空下位置安置了秦如义。
虽说当初全是雷邦宪的关系,但时间久了,牛定川对秦如义还是有好感的,平日的工作自然不必说,尤其是前一段时间突发的顺水护矿事件中,秦如义实际上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姿态,对事态的发展起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事情就得以平息,没有给上面的领导造成麻烦,这样实际上就能看出秦如义就有比较好的政治嗅觉。所以,这样的人即使提拨时有争议,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个人争气,非议也会慢慢消失,相反,人们会说领导慧眼识金。
但是,牛定川没有想到陈宝山与丁保明的关系如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