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水的强度老是不满意,洒水的标准是要润而不湿,就是看起来是湿的,马路是黑亮黑亮的,没有一点飞扬的尘土,但车过不溅,领导走过鞋袜没有泥点,要求洒水车反复试验,并结合明天的天气要做进一步的调整,他安排得那么细密周到,井然有序,大家只要按他安排的一步步做到就能非常完美了。
一早起来,向红赶紧到大门外看整体的效果,她负责的宣传这一块,横幅、标语,还有新安的乡政府大楼门前的电子字幕,都要检点一次,做到万无一失,乡政府很快就热闹起来了,各人都在忙着检点自己的工作,乡政府院内的水泥地面已经用水清洗得干干净净,上面新划的车位格白得显眼,刚刚清洗过的花草树木绿得清爽,大楼门前的道路两边一字排放着展示牌匾,大楼内窗明几净,一进大厅两侧也是宣传版面资料,包括各个办公室内大大小小的牌匾,这些可没少花向红的心血,向红在广告社整整蹲了半个月,筹划,草拟,对稿,她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看了看,甚是满意。
时间已经快九点钟了,大家全部进入警戒状态,县纪检委、农经局等部门的领导也已经来乡里等候,有人接到电话,再有10分钟就到了,领导们都站在了大门口准备迎接,向红领导的女同志们准备好倒水的工具,在会议室等着。一会儿,警车开道,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缓缓进入院内,按照指挥,转一个弯驶到政府大楼门口,领导下车后再停入停车位。
一时间,乡政府院内热闹起来了,嗽叭里,丁书记宏亮的声音在介绍全乡的情况和村务财务公开的总体经验和做法,领导们细心聆听,边听边在不住在点头,然后,丁书记领着大家来到农经站,这里,是这次观摩的重点。
这是为了这次观摩会特意装修的,原先是堆放杂物的库房,简捷明快的隔断,一字排开的几台电脑全部开着,几名大学生村官统一着装,忙碌地操作着,上面呈现着各种不同的表格,秦如义边给带着领导们看墙上的牌匾和文字资料,边细心地解释着,这时还特意安排了阳沟村和偏坡的会计正在履行报销手续,一名大学生村官领着他们到不同的工作人员前填报表格,很快就完整地办好了手续。
向红看了一会,这就是演戏,顺水这么小的一个乡镇,全镇在册人口3000多人,实有居住人口不足1500口,来这里办事的又有多少?那里用了这么严阵以待的阵势,这么繁杂的手续?如果让这么多的人天天坐在这里等办事的群众,一月能有一个?那还不得把这些办事的人都等睡着了?但戏演得还算精彩,大家纷纷询问程序,点头表示可以借鉴。有人询问是否可以带点资料?好回去借鉴开展。
之后,车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线,绕着新修的旅游观光路绕一圈,路很宽,是双向四车道,行驶途中,路边就出现了一块巨大的浅黄色的牌子,上写“致敬路,限速20KM,请低速行驶,为老一辈致敬。”这样的路标还是很特殊的,车队的速度慢了起来,汽车马达声低沉,一列车队缓缓而庄严地行驶着,一个大的弧度弯出现了,人们发现,这条公路不是笔直的,而是特意在这里绕出了一个弧形,弧形的顶点,有一处建筑,青砖青瓦,圆圆的拱形砖砌门,门上还有一颗水泥红五角星,一棵年代久远的槐树,树干与枝叶在空中郁郁葱葱地地舒展开来,树下有一个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人站在轮椅旁边,似乎在等待着他们,头车停了下来,秦如义下了车,走到老人跟前,扶着老人坐在了轮椅上,后面的车纷纷停住,大家围住了这个老人。
丁保明有些皱眉头,今天现场会的内容是村务公开,仪程上是没有这一项的,这么多的领导,这么大的会议,秦如义怎么事先也没有商量一下,说变就变。正想给秦如义说说,却只见张书记已经和秦如义推着老太往里走,大家紧随其后,一齐往拱形门内走,丁保明也赶紧跑到前面招呼各位领导去了。
进入院内,仿佛一脚踏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院内是青砖灰瓦的老建筑,屋顶的瓦缝清理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的杂草,木格子窗户,糊着白纸窗花,中间的屋子最大,里面陈列着抗战时期的一些物品,墙上除了喷绘的介绍外,有两幅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一对老人在院中的合影,另一幅是一个年轻女人的旧黑白照,虽然不大清楚,但依稀能辨出模样,短发,精干飒爽,就是对着镜头有些不自然。有人就指着合影中的老者,这不是任英达首长吗?两边的小房以及西厢房里面都是简易的木板床,还叠放着褪色的旧军装,墙上挂着老式的墨绿色的军用水壶和马灯,地上放着小马扎。院里老树上挂着一盏现在罕见的汽灯,树下垒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