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宦海飘零 > 49 大出风头2

49 大出风头2

老人说,“我保存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我有多大的功,我觉得我也没有立什么功,当时就是帮忙,就是想自己的日子将来也过得好点。我保存这些东西是给自己一个念想,没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想想那时候的事情。今天也是说起这房子要拆迁了,我才拿出来给你看,连我的孩子我都不让他们看,我怕他们嫌占地方,再当破烂给我扔了。”

我当时就觉得特别的惊奇,因为经历了六十年后,经历了生活的迭宕起伏,抚育了四个儿女的成长,经过了十年浩劫,躲过了破四旧····,这些东西竟然能保存得是那么得好,可见这些东西对于老人家的重要和珍贵,老人对这段历史是有多么大的感情。这些东西就在一个那么大的箱子里放着,这些东西除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以外,完好无损。

我就看着这些东西,又看着老人家,老人家年事已高,如果老人家有一天离开了,那这些东西谁又会为他保存呢?到了下一代的手里还会把这些东西当成宝贝吗?如果这些东西就此遗失,那该多么遗憾啊!

就在那时,我萌生了为这些革命文物建一个纪念馆的想法,就建在老人家的这座院子里。

老人家还告诉我,其实她最心心念念的还是他那套卖出去的红木家具,那是老人家的嫁妆,一套在当时说起来比较奢侈的八仙桌带四把椅子,当时因为老人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木匠,老人筹划了六七年,才攒好木材,精打细磨,打好这一套桌椅,准备让这套桌椅陪女儿一辈子,作为女儿的陪嫁。

她出嫁时,当时扁担挑着的人就有六个,从下洼村到偏梁村,十几里,风风光光的,有多少人羡慕。但后来支边,需要买粮食,买布,当时人人都从家里往出拿东西,不单是我一个人,但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我一狠心,硬是忍痛割爱,瞒着父亲,把这套桌椅卖给了一个大户人家,这钱换回来一车的粮食。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套是仿制的,因为那套当时已经卖了,筹建这个馆时,我们也曾按老人家提供的线索找过,但年代太久远了,已经找不到了,所以现在这副,看起来虽然还算精致,但材料、做工明显不如原来的那一副,原来的那一副,是楠木的,是当时方圆几十里最好的木匠,花费了多少年的心血,为他的女儿精心打制的,做工肯定非常精致考究的。有人感叹,啊楠木,那要放到现在可值钱了。

因为这是一条旅游公路,不是省道国道,没有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所以,直道变弯还是有可行性的,因当时设计方案已经定了,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修改了设计方案,保留了这棵有历史意义的树和院子,虽然增加了投资和施工难度,甚至是行路的难度,但却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和理解,而且,现在这条弧形的公路已经成为我们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也是老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大多的司机同志会停下来,看一看我们的革命纪念馆,听一听老人家讲过去的故事,这也成为我们这一条旅游公路上一个独特而具有革命情怀的特色景点。

也许,虽然与众多为抗战,为解放战争中作出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相比,这位老人家的故事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就是要让后人记住,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英雄不单是那些高大上的人,他可能就是在我们身边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是如何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尤其是在这个以利益金钱为上的社会,但正因为我们身边有无数这样的牺牲者,才成就了我们新中国的今天,所以,我们觉得更有必要将老人的事迹固定下来,留传下来,感染我们每一位人,感染每一个来我们顺水旅游的人,我们就是让所有来旅游的人向这里曾经的革命传统致敬,向这些曾经为革命牺牲过的老人致敬,向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致敬。

大家再看这张照片。照片中,老树苍翠,两个头发银白的老人,双手紧坚握在一起,站在了纪念馆的门前。这是两位老人60年以后的第一次重逢,这位首长,当年作战驻扎在偏梁村,就住在这个院子里,在这棵树下,战士们搭伙做饭,与老人家一家建立起了浓厚的友谊,但这种友谊却不是世俗中的迎来送往,60年间,他们没有联系,没有见面,分别时,他们还正是风华正茂,六十年后再相见时,他们已都是白发苍苍,风烛残年,老奶奶已拄上了拐杖。

前年八一前夕,老首长回来时,我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会面,院子还是那个院子,树还是那棵树。当时两个老人相对无言,只是努力地从苍老的面庞上,透过道道皱纹,去寻找年轻时他们的影子,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六十的时间太久,事情太多,变化太多,无从说起,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