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觉得要有远大的前程,就得入党,于是找了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史亮,史副书记在下坡工作了近二十年,家就是下坡的,爱喝酒,爱占小便宜,对入党这事做得得心应手,内中的门道也门清,如果一个人买菜总爱捎带一棵葱这事成了习惯,如果有一次没捎带,不就光火了?王守仁没入成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时跟王守仁一起进来的有三个年轻人,都写了入党申请,按说,乡镇党委掌握着全乡镇的入党指标,自己乡机关的年轻入党是最容易的了,但这个史副书记入党程序多,爱找他们几个年轻人谈心,谈心一般是在酒桌上谈,王守仁是秘书,吃顿饭当然不在话下,就样他们三与史副书记吃了几次饭,后来,史副书记说上面来人了,来他这里领烟,他按例给了一盒,史亮说不够,张口就要一条。
王守仁刚做了秘书时间不长,没有这样做过,何况,他这里的烟也是从乡长那儿领来的,最多领一条,是乡里来了零星客人用的,他老底里也没有一条,结果他却没往乡长那儿推,顺口一问,就此与党无缘了。不由得问什么客人,怎么要这么多?
史副书记有些不高兴了,这小子前途还在我手里竞跟我耍心眼,最终当然也没领成一条,王守仁破例又给了他一盒,总共给了两盒,王守仁还在本子上记了两盒,怕将来乡长问起来再说不清了。
这事在王守仁这里就算过去了,最后一次他们在一起吃饭,也就是六月份了,马上就七一了,桌子上史副书记明显对王守仁喝酒不满意,硬逼着王守仁如何如何喝,否则的话党员就不用考虑了,王守仁也是年轻气盛,摆明了是针对他,心想你也翻不了天,也没喝酒,也没再理会这事,结果后来王守仁的党员就这么搁下了,后来王守仁想,如果他当时想办法向乡长领一条烟或者自己买一条烟送给史亮,他的党就这么入了,他当时想不通的是,请他喝了那么多次酒,就不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