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慧说,“好吧,我明天上课就行了,你也不要为难了,我爸这边也稳定多了,也能离开人了,你放心吧。”
王建强烦燥的心情有所平复,一中有一百多名教师,自己能说知心话的似乎只有丁雅慧,这个女人处处为他着想,生怕他作难,只是在身后默默地支持他,从不要求什么,让他总觉得亏欠她太多。
王建强从一毕业就在教育部门,教师中女老师多,她们伶牙俐齿,精于算计,得理不让人,甚至是自私自利让他见识了太多,他到一中任校长以来,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教师的平衡问题上,尤其头疼的就是女教师,安排班,带课,都要攀比一圈,我吃亏了没有,别人的是不是比我的更好,是不我多带了一节课了?脑子动得快着呢,着实让王建强有些吃不消,而丁雅慧则如一缕春风,永远带着温婉的微笑,永远是怎么着都行,你看吧,随意、不挑不捡得让他有些心疼,第一年任校长,在分配老师和班级问题上,由于没有经验,让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多带了一个差班的课,全体教师大会上,老教师毫不留情地冲他发脾气,他赶紧赔不是,说尽好话,最后老教师坚决不带那个差班,一般遇上这样的情况,这个班一般是分不出去了,大会上宣布了的,又让别的老师推了的,一般没人愿意接手,草率上一个老师,又怕那个差班的家长不答应。
由于初任校长,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既丢了面子,又没办法处理,开完会,王建强关上办公室的门,心里委屈,沮丧,甚至就要掉下泪来了。
回家的路上,就遇到了丁雅慧,顺路就把她捎上,二人坐在车上,王建强心情不好,一直板着脸,还在那闷闷不乐。
丁雅慧却给他宽解起来,说不要跟夏老师一般见识,他就是那个脾气,他也一中的三朝元老经了,他不是针对你,那个校长都受过他的气;
丁雅慧认真地对他说,如果那个班实在没人的带的话,我多带一个也行。
丁雅慧真的就将那个班接了起来,因为这件事情,教师中就有人说丁雅慧是拍新校长的马屁,也有说二人早就有了一腿,无形中将丁雅慧与王建强推到了一起。
从那时起,他觉得这陌生的一中渐渐温暖起来,在那么多跟他讲条件,跟他耍心眼,提条件的人中,丁雅慧竟象他的亲人,他渐渐习惯了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放松而踏实。
只是这些流言传到了王建强的耳中,他就愈发觉得对不起丁雅慧,所以,他对这个温柔而美丽的女人,自然就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情愫。
回到家时,赵桐边看电视边等他,儿子已经睡了,赵桐问他吃过饭了没有,他说吃过了。
赵桐帮他拿出了睡衣,边看着他换边问他,“你知道吗?赵桐的儿子要上私立学校了。”
赵桐已经习惯了对王建强察言观色。
王建强有些吃惊,肖志鹏和向红的情况他有时也听赵桐说一下的,两人挣那么一点死工资,那点钱供养四个老人和他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尚且困难,加上肖志鹏的父亲得了肾病,还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这是个烧钱的病,现在儿子要上私立学校,让肖志鹏去抢银行去啊?
宜城倒也有人去上私立,但看看宜城上私立学校的是什么人家?达官贵人,知名企业家,学费对地他们来说那就是九年一毛,不足挂齿。可对于肖志鹏一家就可能是孤注一掷了。
赵桐说,她是听宜城乡的人说的,肖志鹏为他父亲看病已经借了很多钱了,怎么就忽然送儿子上私立学校了?经济上怎么能承受得起?
王建强说,“向红那一天倒是找我来,说想给小肖换班,可是谈何容易,学校是万万不能开这个口子的,她当时看起来很激动,在我办公室还哭了,我当时真想给你打电话让你来劝劝她的。后来,我答应她,让小肖将学籍转出去再转回来,这样我才好操作一点,是不是她先把小肖转到那儿再往回转呀?”
赵桐说,“转一下还用那么远,在宜城那个学校转上一两个月就行了,我觉得她这回是下血本了。”
王建强说,“私立学校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上起的。”
赵桐说,“谁说不是呢。你说这向红也是可怜,那么漂亮聪明心气高的一个人,跟了个肖志鹏,还摊了个重病的公公,连个基本的日子都过不好。”
这本来好象是怜悯的话,在王建强听起来,却有了一种阴阳怪气的味道,王建强本来对小肖的事情就有几分的不忍,听着赵桐的话,这其中倒有了几分幸灾乐祸的成份,有几份追赶了多年的对手终于超越了的轻松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