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红巾军占领颍州后,元廷遣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阿速军及各路汉军前往镇压,被红巾军击败。接着,红巾军占领亳州、项城、朱皋。九月,克汝宁府,又克息州、光州,人数已达十余万。南方各地义军趁红巾军起义,元军重兵围剿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纷纷响应,举行起义,江淮流域朱元璋在应天府江苏江西一带起义,势力逐步壮大;长江流域彭莹玉、徐寿辉等在湖北也纷纷打着红巾军的旗号起事,并联合在萧县起义的芝麻李部、在南阳起义的布王三部、在荆樊起义的孟海马部、在濠州起义的郭子兴部等,联合呼应,攻城掠地,驱逐元蒙官军,势力漫延至江淮及长江数千里区域,人数十多万人。起义军还编有歌谣,到处流传: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徐寿辉部取得湖北大部区域后,便伺机向长江以南发展,得知湘西南孙部义军势力逐渐扩大,遂派人前来联络孙碧云,请其配合攻打衡州、郴州,永州等地,与红巾军密切配合,一同夺取天下粮仓的湖广全境。
孙碧云得知此信,大喜,即召集易华、冯平、刘尚等议事。孙碧云先是介绍了徐寿辉部派人联络的来意,接着道:“全国义军反元,已成燎原之势,形势令人欣喜,特别是徐寿辉部义军在长江流域的壮大,已成压倒湖广元军之势。我同徐寿辉部若是取得湖广,与北方义军南北夹击,这元朝的崩溃,只在早晚。徐寿辉部势力的壮大,大大减少了元军我义军的压力。现我衡州之地区,虽周边的宝庆、武冈和湘乡等地已经为我义军管辖,然衡州仍是帖木儿数万兵马的治下。这衡州城就好比一根鱼刺卡在本盟主的喉中,好不自在。现既然有徐部请我配合行动,我等也应有所作为,趁机拨掉这根鱼刺,不知众位有何主张?”
刘尚道:“盟主说的极是。我等也是半年不打仗了,这样长期无战事,我也憋得慌。我看不如趁机攻打衡州城,拔掉这个重镇,把我们义军的疆域连成一片。”冯平道:“衡州城是迟早要打的,贫道在年前就有此预谋。只是衡州不比宝庆、武冈,一则这是湖广重镇,城墙坚固,易守难攻,二则有帖木儿三万多元军占据,他们不但有精锐的铁骑,近些日子还添置了不少的火炮、火铳一类凶猛火器。若是硬攻死打,只会损兵折将,难以得逞,非上策也。贫道以为,不若先夺取衡州城周围之州府都社,孤立衡州城,断绝其粮道,日子久了,城里粮食供应短缺,帖木儿必将出城寻我决战,我等以逸待劳,趁势图之。”
孙碧云道:“军师深谋远虑,必有策略,请细细道来。”冯平道:“此次出兵,可兵分多路,同时出击:一路围攻衡州,围而不打,或诱敌出城击之,逐步消耗其主力,再趁机一路攻取安仁,一路攻取衡山,一路攻打湘潭,使帖木儿左右前后不得兼顾。待攻取三城后,便从衡州撤回山寨。”
孙碧云听后,点头赞成,即下令:命刘尚率易兴阳、方云、陈虎、刘成谦领兵马两万,围攻衡州城;命副盟主易华率领易峰、马龙、彭树德、雷正领三千兵马,会同湘乡之军攻打湘潭;命涂貌、陈林、黄胜宁领两千兵马,攻打安仁县城;命曾询、唐林、聂东明领两千兵马攻打衡山县城。
易华道:“攻打小小湘潭州,无需这么多兵将,一千人马加湘乡之军足也。”冯平笑道:“付盟主倒嫌兵多了!盟主多派些兵,非为应战,只为我义军久不征战,恐养成惰性,无事生非,不如放他们出去,跟着副盟主,一者增加胜算机会,二者也让他们多多历练历练,岂不两便?”易华听了,也不禁点头赞赏。众将领令,忙厉兵秣马,点兵下山,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