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重返自己亲手组建的“岳家军”,守灵不到三月,忠孝难两全,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将整支队伍分为两路,一路由熟悉京西地理牛皋所率,他精神大振,重返故地,犹如虎入羊群,直攻镇汝军,首战告捷大胜,后又连克颖州等地,为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则由中军统制王贵、郝晸、董先所率,向西北方向进军,攻克卢氏县,西取商、桴等县,直至伊洛;杨再兴大败伪齐张宣赞等部,收复长水县;王贵继续率军西进,力拔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等县,席卷商州洛阳全境,试图合围光复京师(开封),然后于太行与义军的刘光世汇合,收复了河北等失地,后因“粮草不济”,“孤军无援”坚守卢氏、长水十七日,不得不退回鄂州。
伪齐刘豫震怒,自号七十万大军南侵江淮防线,以示报复,高宗担忧刘光世、张俊难以守护江淮防线,命其岳飞顺江而下,以增援两军,当时诏书所到鄂州时,岳飞眼患并未彻底根治,加上战事紧急,他毫不犹豫地率部增援江淮,而刘光世拒敌避而不战,居然退回当涂,战时也算告落。后岳飞为了收复江淮等失地,与伪齐大军苦战,杀敌无数,缴获、纳降也不计其数,对于无心留在军中者,一一遣散回家,同为汉民,受其刘豫蛊惑,罪不在卒,而首恶不除无一日安宁。
绍兴七年,岳飞部队得到补充,收复中原有望,岳飞奉召入朝觐见高宗,先后与高宗作《良马对》将收复中原大事委托于他,后又上表《乞出师札子》,提出要迎回旧圣,皇室等诸人,使其高庙稳固,百姓赞肯,受得高宗嘉赏,原本刘光世部将郦琼、王德部归属岳家军本是确认无误,不料秦桧、张浚从中捣乱破坏,生怕岳飞日渐壮大,于他们的威望功绩又损,让岳飞受气,乞弃职回庐山继续守孝。
后又回军中,张浚用人不当,招致淮西军变,引咎辞相,岳飞见势上书,收合叛军,守卫建康,拱卫京师防线,只得驻扎江州。九月、十月,岳飞入觐,向高宗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后宋孝宗)为皇储,深得高宗呵斥,干涉内政是要遭到嫉恨的,岳飞在赵构心中的信任从此一落千丈,只怕难得重信。
同年,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位,完颜宗翰死后其势尽失,落入完颜鞑懒一流手中,金国由主张强力武力攻占南宋向乞和倾倒。绍兴八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听闻高宗采用了“屈己求和”重用秦桧,并重新连接了与金的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坚决反对,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议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已经失信的岳飞岂能劝动高宗。既已失利的岳飞遭到高宗冷落,另一得势者唯秦桧等流。
为了使其北伐光复大业顺利,李吟风为岳飞担忧焦虑,向岳飞辞行,原本他不受军中管制,来去自如,何况见岳飞每每为举兵北上殚思极虑,忧心忡忡,于心不忍下决定前去乞求弟弟李啸云能帮上忙,那怕采取最极端的办法除去天下大患,也不令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此戛止,成为天下汉室最大的遗憾。
重回严州爹妈坟墓,李吟风在二老坟前搭建一间简易的小木屋准备守灵戴孝三载,以减自己的愧歉,毕雅涵却没有在身边照顾。
李啸云果不其然也回来探望,二人又一次碰面。
“小龙,今大金大势已去,岳飞所率深得天下百姓民心,直取中原,迎回二圣,近在咫尺,你何必仍呆在兀术身边,他早对你心存怀疑,留在他身边迟早会对你不利,不如早日回来,认祖归宗!”李吟风为李啸云道明当下利害关系,生怕他继续执迷下去。
李啸云道:“真正妄想天真的是你,既然武力不能动摇你们,大可采取兵不血刃的计谋,你们不是都说‘上战伐谋’么?我父王武力、和议两头并行,看你羸弱胆怯的朝廷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而且赵构贪生怕死,瞻前顾后,生怕岳飞等人真打至金境,迎回梓宫事小,让坐得安稳的皇位再拱手相易却是难如登天,何况秦桧在其允许下,扶摇直上,深得信任,已经达成和议,真正臣服于大金的是你们,称如今的大宋只是‘江南’!”
李吟风听闻这么多真惊失色的真相,心痛如绞,自古文武两臣势必难合,若不是多生枝节,此刻大宋早已将纵横跋扈的金人悉数赶出汉地,让其俯首称臣。没想李啸云仍是还不肯听劝,叫自己既爱且恨,“看来你仍不知回头了,那我们注定势成水火,今日就决出胜负,输了的就任气发落,就如大宋与大金一样,我们兄弟之间也来讲和,你待怎样?”
李啸云嘿嘿冷笑,反斥道:“你以为两国相争,像小孩子过家家么?只有成败,没有输赢,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