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利剑突击队 > 正文 第十四章:“魔鬼教头”师三军

正文 第十四章:“魔鬼教头”师三军

带兵是个操心的活儿,队伍中稍有风吹草动两位军政主官就揪心。师三军知道带兵也是一门艺术,感情深不深是基础,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威信是先决条件。

师三军这人是个直肠子,自然在机关适应不了文字材料的繁琐工作,参谋长曾对他说,呆在司令部训练场上瞎咋唬,呆在政治处年年有进步,呆在后勤处一年一个将军肚儿,但师三军这样的性格不适宜在机关工作,他自己也觉着在机关干工作难,话多机密难保,话少关系难搞,文化低不会写不好混,文化高超过领导自以为是难免被收拾。

师三军最看不惯那种文绉绉的干部,总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是最好的,在机关尿得比天还高,基层办个事门难进、脸难看,更看不惯的是工作华而不实的人。

支队政治处的王干事写典型事迹材料出了名,找他斧正的人不少,络绎不绝能挤破门,但他写典型材料常常恨不得把大家所有的荣誉光环往一个身上堆。那次,师三军看到了王干事的笔误,提出不合逻辑。王干事在一篇报道中,提出机动中队的一名战士为救人抱着孕妇跑了十几里地。师三军一看就气不打一出使,找到了王干事,说写文章要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

王干事笑着说,必要的夸大才能突出人物事迹的感人程度。但师三军坚持己见要求登报更正,他对王干事说,别说抱个孕妇跑十几里地,你他娘的就是让他抱个西瓜也跑不了十里地。师三军固执的性格没人能拗过他,最后还是政治处主任出面调解,并批评王干事以后写典型材料要尊重客观事实搞好推敲,不能毫无根据地夸大事实。

其实师三军自己也明白,机关里那几个枪手都有痼病,就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谁也不鸟识谁,他自己也感叹这是中国文人的普遍弊病,更没有愿意帮助他斧正文章,他的文章实打实地写,分析出的安全风险评估让领导都感到汗颜。

机动中队虽然是个操心累人的地方,但好处是远离机关的是是非非图个清静。先前他也想过写一部关于机动中队的长篇小说,结果一肚子的蝴蝶就是飞不出去,抽了两包烟就憋出两字:郁闷。参谋长劝他带好兵就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师三军虽不会玩笔杆子,但他口才好,办事泼辣,是支队参谋长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将。当年,师三军在总队教导大队上培训班那会儿,K国边防军司令瓦西科将军到总队参加中K两国双边高级别会谈,其间有幸到教导大队观摩学员军事技能汇报表演。师三军曾用一把“八一”式自动步枪枪刺抵住自己的喉部,气运丹田,颈部青筋暴露,“啊”地一声狮吼愣是将一辆军用吉普车抵出五十多米远,令在场的K国边防军代表目瞪口呆,为中国有这么厉害的军人感到钦佩。瓦西科将军看后非常赏识师三军,树起大拇指一个劲地称赞:“哈拉舒!(俄语好的意思)”。

汇报表演结果后,K国边防军代表团多次想聘请师三军当他们的“武教头”,但总队只是敷衍推辞,没有正式应允K国边防军的请求。

师三军对自己从来就是一把剔骨的刀,他曾给班长们放出话,平时稀稀拉拉事不大,谁要是在关键时刻扯部队的后腿,砸了他的碗,他就烧了某某的铁锅。他看不惯兵们懒散稀拉下去,用他的话说,兵不能闲着,闲了就生事。每天就是没事干,哪怕是带着兵用铁锹刨个坑、挖个洞,完了事再用土埋上填上封上也总比闲着强。

师三军的担心也并无道理,他担心的是兵们会把新兵连的作风忘得一干二净,整个部队变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形势一片大好。如果谁要是背手插腰、勾肩搭背走路让师三军遇见,少不了他一顿电闪雷鸣的痛评。军人靠得的是作风吃饭,就是农场拿着锄头的种养殖员他也一个不放过,每天雷打不动集中训练一小时,别说你是马政委的打字员,张支队长的千金小姐,某某领导的司机,在条令学习月期间,谁要是违反条令条例留长发或者私自烫发染红发让纠察抓住,哪怕是自个儿带过的兵或者机动中队呆过的战士,他照样大义灭亲似的张榜公布,少不了罚抄几遍条令条例或机关基层官兵一块集合起训练军事动作,重温条令知识。

支队的女干部冯军医被纠察抓住,理由是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纠察要的是证据,几次让那名女干部把嘴里嚼的口香糖吐出来,慑于被通报,冯军医眼珠子一瞪,咕嘟一声愣是忍着把口香糖全部给咽了下去,作呕差点吐出来。

师三军看不惯机关作风,就连支队的机关干部都不放过,一次支队的王干事外出军便混穿,被中队纠察发现后,王干事好说歹说没有拗过师三军,结果被支队安排到中队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