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带着羁绊系统闯三国 > 第11章 十倍盐利

第11章 十倍盐利

听得萧啸“让盐利增长十倍百倍”之语。

萧旻、李乘皆是震撼莫名。

片刻之后,李乘方才说道:“扩充人手,必然增长盐利,去年盐场便多招录的一半人手,是以盐利增长极快。二公子所言增长十倍盐利,人手需得扩招十倍,只是南海人丁稀少恐怕招录不足,而且镔铁有限,打造不了如此多的煎盘。”

萧啸笑道:“不用扩充人手,更不用铁。”

萧旻亦笑道:“那这盐,只能靠天上掉下来了哦。”面上亦是不信之色。

萧啸说道:“大哥说对了。这法子就是靠天,就是一个字‘晒’。”

李乘说道:“盐场中海水经暴晒后,只能得到海沙和海土。”

萧啸说道:“不错。不过这只是最简单的‘晒’,后面还可以有更高级的‘晒’。”说罢,也不待两人问话,直接讲出了后世之中采用制作海盐最普遍的“晒盐法”。

所谓晒盐法,是根据盐田法而来,此时的海盐制作,连盐田法都算不上。

晒盐法,首先是选择大面积的平坦海滩,建设盐田,并把盐田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盐田建成后,首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进行多级蒸发和分步制卤,当蒸发海水在阳光下达到一定程度时,倒入结晶池,然后海水会变成盐的饱和溶液,然后盐会在阳光下逐渐沉淀出来,产生海盐。

其实晒盐法的关键在于不停的将海水以递进式的方式进行分类分级蒸发和分布制卤,这样就会免去现在制盐的人工冲淋和柴火熬煮的环节,便会直接得到粗盐。

萧旻、李乘听完萧啸所说的晒盐法后,皆目瞪口呆。这么简单的原理,竟然没有完全想到。

“说来也简单,在院里搞个小试验,不出几天便知成效。”萧啸祭出了“实践出真知”大法。

李乘道:“二公子所说此法,当是无误。试验一二,却也无妨。”

萧旻亦点头赞同。

萧啸见两人已经拿定主意,心知晒盐法已经推荐成功,晒盐法一出,必然搅动天下盐业,只要让萧家率先快上一步,必然能摘取最大的果实。

只是晒盐法过于简单明了,极易被别人复制山寨,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萧家将此法保密之事做得更好些,晚流传出去一天,萧家便会多享一天暴利。

不过萧啸此时还留了后招,这个时代的产盐均为粗盐,更没有细盐一说。

理论上,在这个时代粗盐可以加工为细盐,不过涉及到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萧啸已经想到了部分替代品来作为化学原料,不过还需要进行试验才能得知最终效果,是以刚才未曾提及。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把“晒盐法”搞出来才是头等大事。

见到萧旻、李乘正在讨论试验“晒盐法”一些细节,萧啸道声“吃好了”,自去寻李沁去了。

··· ···

却说萧旻与李乘越讨论越觉得晒盐法可行,随即着人连夜凿了十数个浅口石槽进行晒盐试验,按照蒸发池和结晶池的分布,进行多级蒸发和分步制卤,不出五日,果然得到了海盐。

这样的试验结果,着实让两人兴奋。

随后萧旻亲自带着李乘,在番禺沿海寻觅了大半月,方才确定了一块合适开辟为盐田之地。

此地唤做莺歌岭,面临大海,背靠山峰林区,是一片延绵3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带,连绵群山挡住了来至北方的台风云雨,让此地常年烈日当空,有充分的光热进行晒制海盐。

确定在莺歌岭开辟晒盐场后,李乘带领上千家兵,招募数百工匠,不用一月,便开辟盐田上百倾。

盐田制成,李乘便开始着手晒盐,只要天不下雨,三四天便可晒制出一批海盐,经过测算,百倾盐田每月产量高达70吨,比之传统的番禺盐场一年产盐的总和还要多,完全超过萧啸所说的十倍之利。

而且莺歌岭的滩涂之地还有大量富余,李乘一边不误晒盐,一边扩建盐田,经过之后数年扩建,莺歌岭盐场的盐田一度达到了3000余倾,产盐之数已是不知其数。

虽然萧氏海盐已经远销各州郡,但那时晒盐法已然公之于众,海盐产量巨大,是以海盐市场趋于平稳,价格低廉。

此时萧啸方才提出“粗盐精制”之法。

所谓精制,主要是将粗盐溶于清水之中成为饱和的盐卤,再通过数层沙布板,滤净粗盐中的泥渣后形成盐水,将滤净的盐水倒入放置了少量的熟石灰的澄清池子之中,熟石灰与粗盐中的杂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