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方炉和20斤最好的银丝炭,巷子口太窄进不得车驾,人又多又挤,你和你家的,赶紧着收拾好了,请着常侍大人走小道过去,这样就能快上好多,再叫上你家小妹,她力气大。”
阿季赶紧着过来,手下全是油,赶紧着擦在身上,憨厚的脸上满是卑微讨好的笑容,弯着腰,先朝着一脸不耐,鼻孔子朝天的许常侍行了礼,再转身大喊:“家里的!小妹!”
阿季家里的赶紧出来,身形健硕,脸上有疤,她知道有疤不好看,就畏畏缩缩歪着脑袋,被阿季一胳膊呼噜到脑袋上,大骂:“快点,敢耽误了常侍大人的事情,叫你吃上一顿好果子。”
阿季家里的赶紧收拾,这牛肋之类的吃食好收拾,阿季家里的全都肩杠了。
两架青铜云顶方炉就不好弄了,贼重,一个身形高瘦的姑娘走了过来,穿着麻衣短褐,手腕子细长,倒是有一把子好力气,两架方炉一肩一个,杠起来就走,阿季也杠了炭,紧赶着往外走。
阿叔一路陪着许常侍,在无人处给许常侍塞了一包布币,许常侍用手掂量了一下,神情由不耐变成了微笑,朝着阿叔拱拱手:“时间紧急,本大人先走了。”
“常侍大人您请走好,小人生意全靠您照应着了……”
阿叔一路送到了巷子口,腰一直弯着,直到许常侍快步走的不见,才抬起头来,擦擦满脸的油汗,赶紧着回去切肉,串串,时不时还捶捶腰,生意太好了,腰受不了。
阿叔,籍贯凉城北邑小成街,家中人口八十七人,耕地三百亩,十二年前至大梁,先在东市街浣纱巷老平食肆当了三年伙计,又三年学了庖厨手艺,六年前在牛腿巷支了炙鸡摊子。
三年前盘下巷子口食肆,生意颇佳,人手短缺,两月前去信叫家中季弟过来帮忙,阿季一家三口从凉城出发,路引文书关牌一应俱全,两月里从没出过巷子口食肆。
薄薄的竹简,说尽了阿叔的十二年,再有一只竹简,上面刻着阿季的名字,内容是空白的,按道理三五年内也不会有什么可值得刻上的内容,但档案还是要建立的。
没什么内容的阿季一家,跟着许常侍自偏街角门进了信陵君府。
小妹林庚辰同志眼风一扫,心想魏国果然与楚国不同,这建筑就是没那么精致,这颜色就是没那么华丽,也就占了高朗疏阔这四个字罢了,不知道那魏无忌长什么样。
阿季一家不但要送食材烤器,还要连带着烤炙,今日信陵君大宴宾客,除了自家庖厨外,接连叫了十几家食肆过来,厨房里忙个不休,厨房外面空地上十几家食肆也是忙个不休。
阿季一家紧赶着烤炙,烤好了呈在铜盘里,常管上菜的宫人会随手选一串,看着小妹吃了,确认无毒才会上菜,林庚辰挺喜欢这个试吃的工作,吃的满嘴流油。
穷人家油吃多了就闹肚子疼,林庚辰问清了恭房位置,赶紧着跑去。
试吃工作就由阿季家里的顶上,也是吃的满嘴留油,再手底下不停翻转着炙鸡烤串,烤的滋滋作响,香气四溢,周围食肆同样各有拿手菜,烟火气热闹之极。
林庚辰闪身进了一处角门,脑子里自动播放出布局图,其中有一个红点闪烁,正是姜田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