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三山了。据《史记》之《封禅书》、《孝武本记》、《秦始皇记》等记载,春秋战国之时,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等皆派人入海寻求长生之药。
据《史记》载,神仙方术自秦汉以后发展更烈。秦始皇并有天下后,多次东巡沿海,冀有所得,派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药。徐福又称徐巿,秦时方士,为迎合始皇的迷信长生,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秦始皇还派过韩终、侯公、石生等求仙人仙药,结果用费甚巨而一无所得。虽然“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史记》又说,这种方术“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有人还说“黄金可成,而河汉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方士们编造出黄帝铸鼎、骑龙升天的神话,引得帝王大发感慨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帝王一人好之,上下万人趋之,“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史记》说与邹衍同时,“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皆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神仙方术与贵族永享荣华的奢望相吻合,故多流行于权贵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传说还是一种宗教神话,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方仙道的出现是黄老道学向宗教演变的征兆。
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与内容,被道教涵盖;《易经》是道士的基本经典,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先秦道士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黄老道教的《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东汉丹鼎道派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火候三者参合,总结发展了道教的养生炼丹术。方士炼丹,以求长生。反复试验没能炼成长生不老的丹药,却炼出了火药。之后用于战争,以致生灵涂炭。
茅盈高祖父名叫茅蒙,字初成,学道于华山,丹成之后,于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乘赤龙升天。当时童谣唱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天升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秦始皇那时正痴迷于寻求神仙长生之道,听到这些童谣,以为当中的“盈”字是指自己的“嬴”姓,相信自己能够得道升天,于是将腊月改称为“嘉平”,以应童谣,又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入海中寻找蓬莱仙山,以求神仙之药。师从北郭北阿鬼谷先生。
曾祖父,茅偃,字泰能,是茅蒙的第四子。时值秦昭王的时候,官至舍人,后来做到车骑校尉、长平恭侯等职位。祖父茅嘉,字正伦,仕秦庄王,为广信侯。“始皇即位,嘉辅帝室。当庄襄王时也,以嘉为德信侯,使招置宾客游士,欲并天下。始皇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始皇使嘉将兵攻之,有功焉。卫迫东都,嘉又克讨,皆平之。始皇壮嘉志节,赐金五千斤。二十五年,秦大兴兵,使嘉攻燕辽东,得燕王而还。又遣嘉定荆,江南地皆降,是年置会稽郡,嘉将兵于会稽而亡。始皇哀其忠,因以相国礼葬之于长安龙首山西南。嘉有六子,并知名于时,始皇皆官爵承先,并各赐姓。”茅嘉第六子茅祚,字彦英,不仕不学,志愿农巷,茅祚即茅盈的父亲。茅祚有三子,长子茅盈,字叔申;次子茅固,字季伟;三子茅衷,字思和。
十八岁即入恒山学道,前后二十年。这才道成归乡。茅盈少秉异操,天才颖烁。矫志萧抗,行迈远逸。不营闻达,不交非类,独味清虚,恬心玄漠。十八岁即入恒山学道,读老子及《周易》,采取山术而饵服之。
茅盈于恒山修道六年,聂兴源常降临恒山向其传讲至真大道。一日,现于盈前对他说“西城有王君曾师从于我,你且去寻他可为尔师,后大道又称可为一脉祖师”茅君于是大喜,斋戒三月,拜访王君。后随王君学道二十年,从王君西至龟山,拜见西王母。茅盈禀告西王母说:“盈小丑贱,生枯骨之余。敢以不肖之躯,而慕龙凤之年,欲以朝菌之质,窃求积朔之期。虽仰远流,莫以知济,津途坚塞,所要无寄。常恐一旦死于钻放之难,取笑于世俗之夫。是以昔日负笈幽林,贪师所生,遂遇王君,哀盈丹苦,见授治身之要,服气之法。于是静斋深室,造行其事。师重见告,以盈身非玉石,而无主于恒。气非四时,常生于内。正当率御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