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船也不过“面宽仅二丈余,安炮不过十门”的木船,多以人力推动,还“或年久失修,或遭风攻盗击”,皆破烂不堪;装备的重火器俱是顺治、康熙、乾隆年间铸造的老式大炮,缺乏保养,更缺乏炮弹;轻火器是鸟枪,火绳枪击发费时费力,且射程不远,还害怕刮风下雨;再有就是少量需要两个人一起使用的抬枪。大部分清兵还是用刀剑长矛等冷兵器为主要装备;
英法联军本就是侵略之师,海军使用航速快的蒸汽铁甲战舰,火炮最少的拉恩号战舰也有五十二门炮,而摩底士底号多达一百零六门炮;英陆军使用后装滑膛阿姆斯特朗炮,法陆军使用前装线膛拿破仑炮。两种炮均以射程远、准度高、威力大著称;英士兵持前膛燧发恩菲尔德式步枪,法士兵拿米涅式线膛步枪。两种步枪均制作精良、装弹快捷迅速,并可以搭配刺刀使用,在威力、射程和射速上都远远胜过清军的鸟枪。
术:大清漫长的海岸线,各地修建的堡垒炮台相互无依无靠,很容易被敌逐个击破。陆战除了僧王最终惨败的“骑兵团野战”的作战方式,就没有什么战术了,只能被动防守。
英法军队则注重于制海权的掌握。先利用自身的“船坚炮利”控制制海权,既能防备清军的偷袭,又可以自由选择自身进攻的时间、地点和方向。此外英法军队还注重情报的侦查工作,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在敌人重兵把守的地方往往采取威慑佯攻的方式,而在敌人的薄弱的地方进行突袭。陆战方面使用的是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等最新战术。
与洋人交战,大清完败是唯一结果。
“都是洋毛子的大烟害的,我大清骁勇善战的八旗,就毁在这烟枪上了。”阎寿义愤填膺,“二十八年前,如果道光爷肯定林文忠销烟禁烟抗英的功绩的话,如今也不会惨败至此。”
“如果大清立国之初,借灭前明之威,一举灭了英、法、罗刹、美这四国,那么大清就不会有与英吉利的《万年合约》、《天津条约》、《虎门条约》、《照依前换和约拟定条约》;与美利坚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天津条约》;与法兰西的《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续增条约》、《天津条约》;与罗刹国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辱国文书了。”刘老爷一口气把大清耻辱说完,“咳咳”了几下,连声叹气。
刘庭方除了刘府老爷的身份外,其实还有一个隐秘的身份:白莲教的一名普化在家清信居士,职位是白莲宗护法。
白莲教也叫白莲社、莲社,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因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故亦称白莲宗。
入清以后,白莲教又增加了许多支派,如老官斋、八卦教等,加上前代已有的支派,名目竟达百余种。其教义愈加芜杂,良莠不齐。除纯正白莲宗仍以辅佐当朝皇上为宗旨外,余者皆以反抗朝廷为教义。有清茶门教、牛八教、十字教、焚香教、红阳教、白阳教等五花八门。
刘老爷人在白莲宗,始终坚守扶持大清的宗旨,一直在为大清的末来和百性的疾苦担心忧虑。不仅时常感时伤事、说些感慨,而且还付诸了行动。
早在十年前,洪秀全的太平天囯和张乐行的捻军起事正酣,刘庭方就派刘府大管家刘深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去南方与太平天国、捻军及自许白莲教门徒的小刀会等诸多义军洽谈:清信居士财力资助他们起事,壮大队伍。条件就一个,只对付洋人。
然而多年过去了,真金白银流出不少,换回的却是义军的攻城略地、打家劫舍,以致民不聊生、涂炭生灵,对洋人的打击,他们也仅限于击杀洋人落单之徒;若遇洋人大队人马,他们跑的比兔子还快。这其中太平军更是与洋人“称兄道弟”,只要不是贩卖鸦片的洋人,都是太平军的“教友”。就连清政府雇佣的“洋枪队”,太平军起初也不愿与之为敌,实在后来被洋枪队打急了,才被迫与之作战,再后来,部分“洋枪队”居然归顺了太平军……
刘老爷此刻的思绪远飘,太平军、捻军等义军先后覆灭,大清的军防也几近崩溃,唯有洋人的军队,愈战愈强,且愈战愈多。不止英、法、美、罗刹四国,德意志、义大利、奥匈、比利时、弗朗机、荷兰等国也看清大清孱弱,伺机待动……
这时,自鸣钟“当”“当”“当”“当”响了四声,显示西洋时间是下午四时。钟鼓房的鼓声也几乎同时响起。
“小食时刻到了。”刘老爷转头看看西洋钟说,“现在申时正点,洋人称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