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这样的差距,就更要发奋了。
因为江寒家在县里也有铺子,经常要往镇里送货,时不时能送回来信件,也方便的很。
开春家里种下去几亩的桑树又养了蚕,等熬过了雨水,一只只蚕都养的肥肥胖胖的,吐出来的丝又白又光洁,熬出来的蚕丝也均匀亮泽。桑叶不够海棠还和管代秋道了隔壁村收桑叶,养出来的蚕吐出来的丝都够织二十来匹的布了,喜的海棠到镇上去找了穆长缨。
两边一商量,就决定九月份在城里开出一间布坊来,店面小的话,自己的织坊也供得上,先开个小店面试试,要是情况好,再扩大规模。
一家人都喜,见人就见牙不见眼的笑。
穆长缨也托乔叔留意着店面,江寒也在出发去县里的时候把穆长缨托给了舅舅宋捕头照看,在东安镇这个地界上,把宋捕头的名头搬出来,还是非常有力的,一般的的人也不敢得罪。
家里这边丹荷带了几个人日织夜络了大半年,也终于织出来二十来匹的彩缎和一百多匹素织的丝绸,摆满了一个小小的店面,铺面一开宋捕头也天天的从铺面路过,海棠又顾了人大肆宣扬江寒和陆容舟的名头,双秀才名声一压下来,生意火爆到不行,尤其读书人家,更爱来店铺裁布制衣,为的就是沾沾这福气。
布店生意不断,海棠又新雇了五个人,五张纺机日夜开工,保证店里不断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