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尚,字伯仁。
父不详,母不详,堂伯渊。
生不详,疑公元185年,逝公元226年。
少有才华,聪慧过人。
操定冀州,任军司马,不久迁五官将文学。
公元213年,操称魏公,迁黄门侍郎。
尚与丕关系十分亲密,引操猜忌。
公元218年,乌桓叛乱,尚随彰征讨,参军事,不久得胜归来。
公元220年,操逝,尚护棺回邺城。
丕继位,累录尚功劳,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丕称帝,尚改封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
尚上奏曰:“备有兵马驻守上庸,山高路险,必不设防。陛下许我一支奇兵,趁其不备袭取,定获全功。”
丕纳其计,使夏侯尚、徐晃攻打上庸。
尚、晃攻来,孟达投降,刘封败走。
尚平定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先有夏侯渊为曹操、刘备纽带,遂丕也效仿,使夏侯尚替之。
公元222年,丕征孙权,尚从征,败诸葛谨。
公元224年,尚改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宠爱有加。
丕使人杀之,尚伤心欲绝,不久相思成疾。
公元225年,尚病重回洛阳,丕常去探望,牵尚手痛哭流涕。
公元226年四月,尚病逝,谥曰悼侯。
六月丕也病逝。
尚生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
史疑丕有龙阳之好,尚乃丕男宠也。
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不过如此也。
夏侯玄传
夏侯玄,字泰初。
父尚,母曹氏。
生公元209年,逝公元254年,享年四十五。
少有名望,长相出众。
公元226年,尚死,玄承袭其爵位昌陵乡侯。
弱冠时任黄门侍郎,为叡不喜,后贬为羽林监。
公元239年,芳继位,玄升任散骑常侍、中护军。
玄在中护军时,选用俊杰贤能,另辟他法,成为后继者之楷模。
玄又向司马懿献策,提出三点,限中正官,除重官,改服制,因观点新奇,遂被司马懿搁置。
公元244年,玄又策动曹爽灭蜀之战,两路兵马一路出斜谷、一路走子午谷。爽走半道,粮草不济,又有蜀汉大将把守要道,爽不能进,遂无功而返。
公元249年,玄被剥夺兵权,入朝任大鸿胪,不久改任太常。
夏侯玄为司马氏所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
自从被征回朝廷后,玄从不结党营私,也不蓄养美姬。
其叔夏侯霸见司马家族得势,遂劝玄弃魏投汉,玄拒曰:“岂可因苟存而投敌国耶?”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侍中许允对夏侯玄曰:“公再无后顾之忧矣。”
玄曰:“我与懿有旧,他在世可容我,其子司马昭未必容我。”
中书令协同皇后之父意图诛杀大将军司马师,立玄上位,事败,玄被牵连,夷三族 。
玄至东市斩首,神色自若,视死如归。
注曰:因夏侯玄献改革之法与后世有几份相似,又因献计曹爽使两路兵马伐蜀,一路出斜谷,一路偷渡子午谷,与后世战术家思想不谋而合。玄只娶一妻,不纳妾室,每每与司马懿说话,皆有先见之明。
遂疑今人魂穿,读过三国演义,今人思维,欲改历史,却成历史,观察者耶?
又疑曰梦了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