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
生公元157年,逝公元232年,享年七十五。
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为同门 ,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疑为:刘备师叔,华歆乃高唐人,备也任高唐令一年有余。
二人皆仁德宽恕、善待百姓的理念治理地方而著世。
灵帝时期,歆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
公元188年,刺州刺史王芬意图谋反,王芬暗中拢络华歆,陶丘洪。
陶丘洪欲参与,歆止住曰:“废立之事,伊尹、霍光皆为之困难,何况王芬性情粗疏,智谋浅薄,如何成事?谋反大罪乃杀身,诛族之罪,望公三思。”
遂洪这才不敢与王芬为伍。
次年,得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
董卓之乱,华歆避难于南阳,马日磾召华歆为掾属,不应。
刘备代徐州牧,又书信招华歆为从事,华歆往徐州去时,又逢扬州刺史陈温被袁术所杀。
帝遣刘繇为扬州刺史,华歆为豫章太守。
歆出任豫章太守后,为政清静不扰百姓。
遂官吏与百姓对华歆一直感恩戴德。
刘繇死后,孙策征讨豫章,华歆举城投降,孙策知华歆大才,奉为上宾。
公元197年,曹操征召华歆入许都为官,歆拜别孙策,前往许都。
歆入许都后,被授任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不久转侍中。
公元214年,荀攸死,代荀攸为尚书令。
成为曹魏与刘备、孙权政治合作的关键人物。
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天子任命华歆为军师。
魏国建立后(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歆被任为御史大夫。
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
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
歆历来清廉节俭,好济施,家中少有存粮。
歆也不好色,帝每赏罪女于大臣,唯华歆不愿留下享用,而是将罪女另嫁他人。
歆任司徒时,三府共同建言:“举孝廉,本以品德为先,非以儒经之试为择人准则。”
遂建议取消儒经考试。
歆进言曰:“自丧乱以来,六经不显,道德沦丧,当务之急,重治儒术,推崇仁德,方为王道。选任官吏,忧关天下盛衰。今举孝廉不行六经之试,恐读书之风从此衰亡。德才兼备之人如凤毛鳞角,德才、贤才,皆可任用,何愁人才不兴。”
谓之,不拘一格,降人才。
丕纳计。
公元226年,丕驾崩,曹叡继位,封华歆为博平侯,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改任华歆为太尉。
歆告老退休,让职管宁,帝不允。
公元230年,曹真征伐蜀汉,歆又向帝上疏曰:“国者民也,民之本衣食也,遂重生产,安定百姓,使大魏之民不受饥寒之苦。若能使圣贤教化,仁德之名遍布天下,吴、蜀之民亦会归附,遂天下归心也。为君者治圣道,使战者背道驰行,不得以才为之。”
曹叡赞赏华歆之言,遂纳言,诏回曹真。
公元231年,曹叡赐华歆物品、衣物,以示关心。
公元232年,华歆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