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
生不详,逝公元255年。
门阀士族,雁门郡守郭缊之子。
初举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诏郭淮为门下贼曹,后转任丞相兵曹议令史。
此后郭淮长期于军中任职。
公元215年,淮随操征讨汉中, 操回军留夏侯渊守汉中以拒刘备,留淮为司马辅佐夏侯渊。
公元218年,渊死张郃继之,淮转任张郃司马。
公元220年,曹丕继位,赐郭淮为关内侯,转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等,皆平之。
丕称帝,淮入京贺,于病延期,丕不悦,责曰:“往大禹于涂山召会诸侯,防风氏来晚被杀,今普天同庆,汝却来迟,何故焉?”
淮答曰:“臣闻五帝先用德行感召臣民,夏后衰败才致刑始,今逢唐虞盛世,何惧步防风氏之后耶。”
丕大悦,擢淮为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
淮先平叛 ,后安抚,关怀备至,因此胡人视郭淮为神父。
公元228年,诸葛亮攻魏,派马谡守街亭、高翔驻柳城,张郃率军攻街亭,淮率军佯攻柳城,牵制蜀军。
后又于枹罕败羌人唐泛,录战功封建威将军。
公元229年,亮又攻魏,遣陈式攻祁山,淮率兵救援,于建威遭亮主力阻击,败走。
蜀军趁机占武都、阴平。
公元230年,明帝欲兴师伐蜀,兵分三路攻打汉中,淮在阳溪被蜀军击败,其他几路魏军因山洪暴发,道路阻绝而撤军。
公元231年,亮又伐魏,围祁山。淮奉命与郃随司马懿防御蜀军。
时军粮溃缺,淮用计招抚羌人,恩威并施,于是解决军粮之急,不久淮转任扬武将军。
公元234年,亮率十万大军伐魏,懿令淮领兵移屯北原,蜀军至,攻而不克。两军对峙,数日后亮率军西行,淮以为亮声东击西,入夜,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魏军早有防备,蜀军无功而返。
八月诸葛亮逝于五丈原。
公元240年,姜维出兵陇西,郭淮进军,追至强中。维撤退后,淮继续讨伐迷当部,安抚氐族人,迁三千多户于关中。
累录战功,迁左将军,不久又出任前将军,仍领雍州刺史。
公元244年,曹爽、夏侯玄率军伐蜀,淮为前锋,后战败回朝,朝廷仍命郭淮假节。
公元247年,雍州数郡皆反,讨蜀护军夏侯霸率诸军屯兵为翅,淮刚至狄道,转兵向南,迎夏侯霸,淮正好赶上,姜维败走。
淮领兵平叛,杀俄何烧戈,降者过万。
公元248年,蛾遮塞等部屯兵河关,白土故城,据河而守。
淮用疑兵之计,声东击西,大破敌军。
治无戴包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淮率军逼近西海,戴闻消息率兵折回,两军于龙夷之北大战,戴战败遁逃。
姜维出兵迎治无戴 ,留廖化守微于成重山筑城堡,收诸羌人。
淮排众议西进,主力攻打廖化,出其不意,维得知消息大惊,领军急回,赶至时廖化已被击败。
淮因功被封为都乡侯。
公元249年,淮升征西将军,督雍、凉州诸军事。
同年与陈泰合兵,于为翅生擒蜀汉句安。
公元250年,帝芳下诏褒奖曰:“昔汉川之战,险全军覆没,郭淮临危不乱,军功载入史册,于关中三十余载,对外征讨敌寇,对内安抚臣民。往年以来,催折廖化,生擒句安,功绩卓著,朕特别嘉赏,现任命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一如既住 。”
又封淮为阳曲侯,食邑二千七百八十户。
公元255年,淮去世,追封大将军。
与蜀汉对抗,与司马懿一左一右,数次击退蜀军进犯,遂称得上曹魏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