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人。
诸葛丰之后,诸葛亮族侄。
生不详,逝公元258年。
初以尚书郎,被任为荥阳县令。
公元224年,诸葛诞为尚书郎期间,与尚书仆射杜畿于陶河试船,遭遇大风浪 ,船沉河中,诞与畿同时入水,虎贲驾船来救,诞被救起,畿身死。
注曰:诸葛亮之才与杜畿相当,为人性情与杜畿相同,遂疑曹魏行此计以此暗示蜀汉,重用诸葛亮可使蜀汉延续。
诞入京被任命为吏部郎,有人向诞求办事,诞先传话,然后才用。
众皆以为说话不当,必然贬官,遂向诞举人也是谨慎小心。
后诞被迁升御史中丞、尚书,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
后因魏明帝厌夏侯玄、诸葛诞沽名钓誉,求浮华,遂被免官。
魏明帝死后齐王曹芳继位,曹爽辅政专权,任用夏侯玄、诸葛诞也官复原职。
诞调任扬州刺史,加号昭武将军。
公元251年,太尉王凌叛司马氏,欲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泄,司马懿领兵讨伐,任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公元252年,诞因东吴兴筑东兴大堤,留兵驻守,于是议兵三路攻吴。王昶进逼江陵、毋丘俭进攻武昌,牵制上游吴军。
再以精兵直取东兴二城。
东吴太傅诸葛恪来援,击败毋丘俭、王昶兵马。
注曰:诞与恪堂兄弟关系,相互攻打,互相成全,以军功夺取朝廷话语权。
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诛,吴又遣使者游说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出两载便会加害,何不早做准备?”
诞有自知之明,并不敢叛,只养死士,若逼叛便去投东吴。
今有诞、恪相互辉映,使诸葛诞有了自重之心。
公元253年,诸葛恪死,诸葛诞心生惊恐,寻机反叛。
公元255年,文钦、毋丘俭叛,约诞共同起事,诞假意拒绝,叫二人先行叛变,若东吴全力相助,再作最后一粒棋子力挽狂澜。
叛起,东吴只做壁上观,叛兵败,俭被诛杀,钦去投东吴。
钦派子文鸳游说曰:“俭之败因乃与吴将沟通不畅,令行不一,遂有此败也,今我父于江东立足,将军若叛,我父文钦必然领数万大军前来相助,若是不信,我留在此处为质。”
诞意动,却又以时机未至为由拒绝。
公元257年,昭下令迁诞入京述职,任司空。
文鸳又来游说曰:“此去,恐是有去无回,将军有兵马在手,司马昭还忌惮三分,若入京述职便是无牙老虎,待宰羔羊。”
诞终于下定决心,起兵叛司马氏。
注曰:一旦官至司空,便是死路一条。不能逾越魏武帝曹操更高的官职,操迎帝后也是任司空一职,武将至大将军若不专权,也是死路一条,此乃规则也。
自缢,子孙可活。
叛反,或有一条生路。
吃好、喝好、玩乐,惧死矣,人之常情也。
诞叛,文钦领吴军入城,二人被司马昭四面包围,突围不出,钦两子投敌,诞杀钦泄愤死守,后城破,诞誓死不降,皆被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