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听完师尊乘元子的这一席话,内心波澜骤起,关于天下苍生、家国大事与修仙界人士关系,他一时没有任何的思路。但是看得出来,师尊乘元子,在这件事情上,他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三清祖师的首肯、也没有能够在门内形成统一的意见,带着遗憾做出了不得主动出击、只能自保的决定。其实,这两年以来,他相信师尊乘元子一定心中是困惑的,表面上看起来,师尊做出了选择,但是实际上,内心还是在挣扎。凌风觉得,如此这样下去,师尊内心充满纠结与挣扎,目前他是大乘圆满境界,后续就是渡劫境,渡劫境之后想要应位归真,必须经过天劫,天劫最考验修道之人的心性,倘若没有跨过这一道坎,那师尊危矣!
想到这里,凌风打坐冥思,根据道经、教义、和目前的天下形势,开始了推断:
第一,教义里面,在入门时,每个弟子都起誓要造福天下苍生,而如今苍生百姓正在受难,我们能做什么呢?
第二,皇帝老儿该死不该死的问题,皇帝老儿昏庸无道、纸醉金迷,没有将苍生百姓放在心上,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星象也显示,帝星晦涩昏暗。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信息,帝星晦涩昏暗,而不是陨落,晦涩昏暗,代表G运衰落,百姓受难,皇帝老儿还是有一线生机,那就代表天下还有转势的可能;
第三,道门之人,该不该加入此战?扭转乾坤?以何等名义去参加?如果皇帝老儿没有悔改,仍然昏庸无道,那是否需要辅佐另外的真命天子登基?
第四,一旦参与,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天下修道之人甚多,如果鹤鸣率众加入,其余门派是否参加?如果鹤鸣损失惨重,那么,千年门派根基毁于一旦,谁来承担责任?
这些问题,凌风认为,必须要一一的理顺之后,从长计议,才能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因为任何时候,只要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
凌风认为,首先,师尊乘元子,可联合另外4大泰斗,问明态度,如果半数以上参加,那么再一起觐见皇帝老儿,晓以大义,明确其过错,其实就是逼宫。如果不逼宫,皇帝老儿虽然忌惮5大泰斗,却可以不加理会,5大泰斗也做不出弑君之举,所以必须逼宫,去拯救一个腐坏的灵魂,而且必须约法三章,一旦皇帝老儿反悔或者私下有动作,那5大泰斗也可以相应反制。
其次,各派出动3成人员参与战事,至少1名合体期、1名分神期、1名出窍期人员在前线率领,至于统领战事人员,由各派指定大乘期修为者作为执事,万一有紧急情况,可立即提供支援。金丹期以下教众,不可参加,这样做的原因是有大乘期修为人员作为后盾和支援。1是大乘期修道者甚少,不容易在战场上遇到对手,但又不宜直接出手,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支援,要不然直接5大泰斗齐上阵就可以了;2是因为大乘期修道者心性、谋略、思路都比较稳妥周全,不会产生很大的判断和失误,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教众的安全和战事的良好走向;3是金丹期以下修道者不参加的原因是实力不足,速度不够,所谓打不过可以逃,但是慢慢的跑着逃,极其容易被追上,也容易产生伤亡,上了战场,遇到强劲对手时,不能自保,从而更大程度上保护各派的新人。
最后,在战场上,如果地方没有修行界的人参与战事,那么各派修行者,均不可下场参与战事。这样做是占据舆论的主动,即便日后清算,那也情有可原,是为了自保。
凌风仔细斟酌自己的观点之后,没有直接向师尊乘元子禀告,而是先行按捺住自己的思绪,待成熟之后再向师尊提出。因为现在,凌风还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一定正确,给师尊提供了错误的决策意见,影响了师尊的判断,自己可能成为门派的罪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还有就是这种想法,是需要各长老一同商议的,一旦听说想法出自于1个10多岁的孩子,那多半是不会被理会的,反而让师尊陷入被动局面,想到这里,凌风也不做过多思考,开始认真修炼起来。
不知不觉中,凌风开始觉得丹田气海在不断的变化,在到达开光后期时,他没有冒险冲击境界,今日在修炼《九阳剑气》时,明显感觉跟以前不一样,好几次,凌风试着引导真气凝气为剑,明明快要成功了,但是最后还是不行。凝思苦想之际,他决定修炼《昆仑仙经》,尝试突破金丹期。闭关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凌风来到乘元子住处,向师尊说明了闭关冲击金丹期的想法之后,请求乘元子允许自己到石室内闭关,只需给自己布置一道结界,无需护法,乘元子同意了凌风的请求。凌风这样做,是想闭关修炼冲击金丹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