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敢不从命。”林浩一副乖巧神色。
“好
,今日朕就耗些时间,亲自断一断你这案子。”
盛帝走到公案前,提笔写下四个大字:“为学之道。”
方文正暗嘬牙花子。
盛帝出的是策论题,考教内容包罗万象,来不得半点虚假,难度比当堂作诗至少高出数倍。
还有一点,会试时策论可是要考整整三日,而盛帝要求林浩当堂作答,别说三日,恐怕连半日时间都没有。
难度无疑又增加了无数倍。
这忙,他怕是没法帮了!
陶仁堰则是暗暗窃喜。
本来他只想把盛帝哄走,等过后再想办法定林浩的罪,哪承想盛帝比他还狠,竟定下这么严苛的规矩。
如此一来,林浩那小子就算真有才学,也无法当场作出让盛帝满意的策论答卷。
都不用他费神,那小子今日铁定要栽个大跟头了!
盛帝不给众人发表意见的机会,扬声道:“来人,笔墨伺候。”
看着两名衙役抬过来的书案,林浩眼角直抽抽。
写毛笔字,开什么玩笑?
他朝已坐到公案后,老神在在看着他的盛帝行礼,“小民斗胆,向陛下提个请求。”
“怎么,想反悔?”盛帝眼神一冷。
林浩平静应道:“陛下日理万机,此题小民想口述,以免过多耽误陛下时间。”
口述?
这不是自找不痛快么?
提笔落字还能字斟句酌慢慢构思,
口述哪有时间思考?
难不成林浩有出口成章的神技?
方文正几人不禁面面相觑。
盛帝也忍不住微微挑眉,认真看了林浩一眼,淡淡道:“准了!”
“谢陛下。”
林浩再施一礼,张口就来:“为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事关小命,林浩也不讲武德了,直接把华夏千年儒家经典“大学”搬了出来。
只一小段出口,堂上便响起此起彼伏的吸凉气声。
这小子还真有出口成章的惊天才学呀!
盛帝不禁挺直身板,再次认真看向林浩。
一开始,盛帝注意力还放在林浩毫不打磕巴的敏捷才思上,不知不觉间被字字珠玑的论述内容深深吸引,更是屏气凝神,生怕听漏一个字。
满肚子学问的方文正三名高官又一副目瞪口呆样。
这次林浩带给他们的不仅是惊艳和震撼了,而是让他们振聋发聩,不禁生出源自灵魂深处的拷问。
一个二十出头的末学后进都有如此才华,和林浩比起来,他们大半辈子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林浩朗诵已结束,但公堂上久久寂静无声。
不对,还有书吏奋笔疾书的沙沙声。
如此冠绝天下的惊艳文章,若记错记漏,肯定会掉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