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插种。
哦,需要找几个手脚灵活的人来剪藤。”
“此物栽种的行距和间距可有具体要求?”丘佐官听完经过,开口问了一句。
适才云秋染只大概用手比划了一下距离,没有说具体的数据。
云秋染目中露出赞赏,不愧是精于农事的人,开口就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红薯耐旱,也耐贫瘠,最重要的就是插种时留的间距和行距。
因为番薯根须广阔,若是间距和行距太近,就容易相互挤死。
“插藤条的时候,株距控制在九寸左右,行距保持在二十寸左右即可。
一般情况,一亩地大约可以栽种2200-2800株红薯条。
如果土地比较肥沃的话,可以把株距稍微变小一些。
一般的土地,一亩不要超过2500株。”云秋染道。
“多谢,翻好的土地有,但是没有筑埂,藤条不多,为了避免浪费,本官先就去选两块地,着人筑几排埂出来,整理好了,先请姑娘过过目。
没有问题,再剪藤插种。”丘佐官朝云秋染拱了拱手。
话说知府大人刚开始让他过来找云秋染的时候,他心里是颇有几分不以为然的。
京城里来的,贵人家的小娘子,哪里懂得种地啊,还是一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作物。
真搞不懂向来英明的大人,为何会突然生出如此荒唐的想法。
结果与云秋染一番交流下来,顿时打消了所有的轻视。
这姑娘的农耕知识远在自己之上,很多见解都让人耳目一新,能启迪出许多新思路。
对有真本事的人,他一向敬重,也服气。
加上云秋染对番薯种植详细周全的解说,让他心里莫明产生了一种错觉,这姑娘以前种过番薯,或者说,至少见过别人种。
因为这么个错觉,让他内心对番薯起了莫大的期待。
裕州不算穷,也不富,还有许多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
若番薯真有那么高的产量,用途又那么广,对于裕州,乃至整个大乾的百姓而言,都是莫大的恩泽。
丘佐官离开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巳时末,楚知府也好,冬竹宜川他们也罢,一个回来的都没有。
不会出了什么问题吧?云秋染莫名焦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