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待遇。一些地方政策可能会对编制教师的退休待遇给予额外倾斜,比如提供住房补贴等。
总之,非编教师和编制教师在待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非编教师,他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同时,国家也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相信未来非编教师的待遇也会得到逐步改善。”
“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个月2500元,一年也就元,工资收入大概只有该地区在编教师的三分之一,这样大的工资差距,难免会引起人们的争论。”汤春明说。
“地方招录非在编教师,薪资比在编教师低,甚至只有在编教师的三分之一,为什么不‘同工同酬’呢?”汤春旺问汤春明。
汤春明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是因为个别地区在创新教师管理体制,一部分是因为编制数量有限,一部分是因为地方财政实力不够。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数量已经超过千万人,按照现行的编制设置标准,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简单地讲,中小学教师编制基本上没有空缺了,以后可能是‘退一进一’,就是退休一位在编教师或因其他原因离开工作岗位,空出一个编制,再招录一位新的在编教师。
可是,部分中小学依然存在教师不足的问题,要想在不与政策发生冲突的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招录非在编教师了。这些非在编教师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纳入社会化管理,聘用期间的薪资报酬以劳动合同为准,退休后享受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实,招录非在编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的财政压力。”
汤春明又说:“都是教师,但因为身份不一样,一个是在编教师,一个是非在编教师,工资就有这么大的差别。不少人会觉得不应该,也不合理。
从工作性质看,大家干的都是同一件事,教书育人,又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工资应该一样,起码不能差得这么多,但如果深入看,工资上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首先,非在编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其他方面的标准是偏低的
现在很多地区招录中小学在编教师,学历都是本科起步,且是全日制文凭,年龄要求是35周岁以下,部分地区还要求报考者必须是高校应届毕业生。而招录非在编教师,条件就松多了,不少地区将报考者年龄限定在45岁以下或者50岁以下,学历专科以上就行,并且不需要全日制文凭。
一个招录标准高,一个招录标准低,在待遇上肯定会有区别。
其次,部分地区招聘非在编教师的流程是简化的
招录在编教师,不是教育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当地的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编制管理部门、纪检部门、教育部门等都要参与,整个过程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流程,先是笔试,再面试,然后体检、考察等等,竞争很激烈,只有少数幸运儿能脱颖而出。
但招聘非在编教师,可能就是教育部门牵头了,其他部门参与度不高,整个流程相对简化,比如部分地区不搞笔试,只搞面试,而且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
很明显,我们不能一味地拿同工不同酬说事,应该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做判断。网上有很多为非在编教师鸣不平的声音,也有许多反对非在编教师和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的声音。
为非在编教师鸣不平的人,觉得同工不同酬不公平;反对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薪资平等的人认为非在编教师的专业水平本身就不过硬,责任心也不够,不应该拿跟在编教师一样的工资。他们还认为,如果真有本事,就去考编制,考上了就是在编教师了,倘若没那个本事,考不上编制,拿比别人低的薪水,也就认了。
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大家说得都有几分道理。事实上大家争论来争论去,都是希望教育越来越好,教师的管理越来越科学。但非在编教师数量如果得不到控制,教育质量一定会受到影响。
不过,控制非在编教师数量,部分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只能在推动编制内教师的合理流动上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