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304章

第304章

,有的产量太少买不到,而且市场上的伪冒名酒的产品多。”

“蒙古族有关盐的习俗有哪些?”徐继辉又问巴根。

巴根说:“这里面的学问多了,盐是生命生存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实行‘盐铁专制’。盐分海盐、湖盐、矿盐,人类食用的盐多为湖盐。盐是五味之一。蒙古族崇尚盐,认为盐是食品的‘德吉’(第一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族民间形成许多与盐有关的习俗……“”

从巴根的讲解中,徐继辉蒙古族有关盐的许多习俗。蒙古族人祭拜“腾格里”(天)。祭祀分红祭和白祭。红祭时,“舒斯”(整羊)里不能放盐。在巴林地区,年初一早晨,人们在火盆里点燃牛粪,从太阳升起的东方开始给四周磕头,这一习俗叫“给天磕头”。磕完头,给天敬奶茶、奶食品、炒米等,这一习俗叫“给天敬茶”。茶里不放盐。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蒙古族人用羊或羊胸叉祭祀火。煮其时不放盐,其汤里放小米或糜子米、黄油、枣等煮成“阿木斯”(稠粥),大家一起享用,“阿木斯”里忌放盐。

“博”(萨满)祭祀“宝木勒”(天之子,“博”的保护神)和“吉雅其”(牲畜的保护神)时候,“舒斯”里忌放盐。在巴尔虎地区,祭祀敖包之后,要进行“整羊招福”。招福人家的主人双手捧着手扒肉进行招福,招福的肉大家一起享用,招福肉里不能放盐。

祭奠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祖先崇拜的一项重要内容。煮祭奠用的“乌特格舒斯”(羊肉)时,不能放盐。供佛的肉食里不能放盐。老百姓给祖先烧纸(蒙古语为土乐食·额日格胡或道应·西塔嘎胡)时,茶、食品里不能有盐。

孕妇需要赶远路时,用红布缝制小口袋,里面放上几粒盐,并用红腰袋将其系在孕妇肚脐或腹部上。意思是:胎儿像重重的盐一样,重重地(牢牢地)粘在母胎上,不动胎气。

坐月子的产妇不能跟别人借盐,别人也不能向她借盐。蒙古族人认为正在坐月子的产妇不净。不净者手接触盐,会弄脏了盐。这样的人死后,阎王爷不接收。那么,她也就没有“来世”了。特殊情况下,产妇可以接触盐。在科尔沁,产妇头晕头痛时,把盐炒热之后放进小口袋,放在产妇头顶上进行热服。产妇不吃盐或少吃盐。在鄂尔多斯,用腱子肉、茶熬汤给产妇喝,汤里不放盐。

在科尔沁地区,男孩有尿炕习惯时,家长用“达布苏·贵因”(乞盐)方法来帮助他克服尿炕习惯。家长事先背着尿炕男孩跟邻居或亲属说好:我家孩子来你家乞盐时,你们就打他一下。第二天早晨,家长就让尿炕男孩拿上瓢到预约好的那个人家要盐。尿炕男孩到那人家后,那家主人接过瓢来,装做给盛盐的样子,趁男孩不备,突然将瓢扣在他的后脑勺上,然后用烧火棍敲打。一般情况下,给尿炕男孩拿的乞盐瓢大多都是破的或半拉的,经不住烧火棍的敲打就会破碎。乞盐瓢的破碎象征着尿炕习惯不再存在。

内蒙古地区有好多盐湖。锡盟的母亲湖、阿盟的吉兰泰盐湖、青海的柴日罕盐湖非常着名。过去人们赶着牛车或骑着骆驼远行到盐湖拉盐。这就是蒙古族人常说的赶“达布森·阿彦”。蒙古族人把运盐称为“达布苏·扎拉胡”(请盐)。请盐人到盐湖后,首先向盐湖敬献奶食品及茶的“德吉”等备好的礼物,把牛尾毛、骆驼鬃毛等放在盐湖的敖包上。请盐时忌用拉过尸体的车和铁车;不能携带肉食品进盐池;妇女和有传染病的人不能前往盐湖请盐。请盐的人到家之前,必须把路上准备吃的东西全部吃完。

蒙古族民间流传着很多在特定场合下才说的与盐有关的话语。大人问小孩的名字,小孩子不回答时,大人就会说:“你没有名字难道叫一斗盐吗?”大人暗示小孩难道你因尿炕而不敢说出自己的名字了吗?这一说法源自上述尿炕男孩乞盐习俗。

某件事让人感觉到没有意思或未过瘾时,比喻说:“没有放盐的小米汤”。在鄂尔多斯,把没放盐的茶叫“沙拉腾·茶”(汉语意没有味道的茶)。把“尝鲜”或“品尝”常常说成“达布苏音乌吉胡”(汉语意为品尝咸盐)。大人逗小孩过头或某人做事过火时,

会说“达布苏音合图日乐呼”(汉语意为盐重了)。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之魂,在蒙古族地区流传成吉思汗含在嘴里的糖掉在地上形成了盐湖的传说。蒙古族民间流传着与盐有关的格言:大海也有缺盐的时候。比喻再富有的人也有缺东西的时候。蒙古族与盐有关的谚语有:要想节约的话是水,要想品尝的话是盐;做事有终结,放盐要足够。点滴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