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这会终于有功夫,处置已经认罪的魏冉了。“老相国,即便是做了错事,但对我大秦的功劳,依然是不能抹杀的。来人,给老相国也搬套长案来。”
魏冉就是再罪大恶极,也是老人了。况且,秦王对于他这个舅公的情感是相当复杂的,也不忍让他太久的跪在地上!
给魏冉赐座的王命下达之后,嬴稷终于是有勇气望向自己的母亲宣太后了。果不其然,宣太后用夹杂着感激和欣慰的和煦目光回应了他的儿子。
可是,即便是秦王已经首肯,但这个时候的魏冉,哪能轻易就起来啊!他的首席心腹昭雪既然已经被抓,那么他在咸阳的最后一支力量,也就宣告暴露了!虽然他已经认罪在先,但是这个违反秦法,在私宅里面豢养大批武士的罪名,也是不小的。如果真的上纲上线,按照秦法处置起来,单单这一项,就足以定魏冉一个蓄养私兵、图谋不轨、意图造反之罪!
“罪臣所犯之罪,实属罪该万死,实不敢再领受王上的天恩了。”性格执拗,威风霸道了一辈子的魏冉,在心中彻底认可了当今秦王,臣服认罪之后,特别是他的谋划被彻底击碎之后,这下是完全的反转,服帖到伏地不起了。
看着眼前的老相国、老舅公,秦王百感交集。往事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在他心中腾挪流转:为了自己继位之事,魏冉鼎力相助,力挽狂澜;为了秦国强大,曾经也算是殚精竭虑、功勋卓着... ...魏冉实实在在的功劳,在秦王心中还是认可的。
秦王想到了他对母亲的承诺,看到了白起和魏冉的情谊,加之最后关头,魏冉又能幡然醒悟,主动认罪,所以在激烈的内心交锋之后,在最后关头,他决定原谅魏冉的弑子之仇,功过相抵,在秦法之外,用王权特例免其一应之罪过,让其回封地颐养天年。
“来人,扶老相国就坐。”秦王打发他的贴身内侍去干了这件事。
“老臣,谢——王上。哼哼呜呜... ...”一时间,魏冉感动不已,泣不成声。
满朝文武,包括秦王和宣太后在内,都静静地看着这个,曾经即便是七国里面,都是叱咤风云的枭雄,一日之间,变成了需要去怜悯和照拂的老人... ...此情此景,哪能不让人呜呼哀哉、唏嘘不已。
静等魏冉安坐之后,秦王当着宣太后和满朝文武,宣布了他的决定:魏冉虽有过失,但对大秦的功劳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功过相抵,他的所犯之罪一概赦免,特准许其归封地陶,颐养天年。
“谢——王上。”白起首先跪倒在地,涕泪横流,感激秦王对老恩人、老朋友的大度。
“谢——王上。”紧接着,四贵的其余三贵也纷纷叩首。
“谢——王上。”向寿等一班楚系势力纷纷叩首。
“王上,仁慈。”其他楚系之外的大臣们,无不感慨秦王似海一般的帝王胸怀。
“稷儿啊,母亲——谢你了。”宣太后在众臣之后也开口了。
听到被赦免的诏令之后,魏冉老泪纵横,感慨万千,大有劫后余生之感!“罪臣,谢王上——大恩。”最后,魏冉也匍匐拜倒在地。
“母亲不必多礼。”
“众臣平身。”
... ...
秦国庙堂,因为王权和相权之争,即将引发的一场大规模流血事件,就这样在小规模冲突和妥协、谅解以及秦王的大度中落下帷幕。
退朝后没几天,魏冉就告别了他深爱的大秦,带着他这些年来搜刮来的满满几十车金银珠宝,还有他众多的姬妾子女和那一千精锐武士,远远地离开了秦国本土,去了封地陶邑。不久之后,魏冉病死于陶邑,之后秦国收回陶邑,把它设为了一个郡。
而秦王在知道魏冉的行为之后,大度而睿智的默认了,他带走巨额财富和一千武士的行为。秦王要让天下人看一看,秦国是怎样对待从列国而来、赴秦效力的士子的,只要你有大功劳在先,就是以后犯了事,也是会从轻发落的!魏冉就是例子!
当然,秦王把罪大恶极的魏冉都能原谅了,赦免了,其他的从犯更加是一概赦免,既往不咎。只要是继续为秦国效力,绝不另眼对待!这里面当然包括客卿灶等一帮子魏冉的高参谋士。
秦王的眼睛可不瞎,这帮子人跟随魏冉在秦国为官多年,谙熟秦国政事,又都颇具贤才,岂能随意杀了他们或者是放他们跑路呢?!
就这样,在秦王颇具眼光和智慧的抓大放小政策的处理之下,四贵被发回封地颐养天年,其他一概从犯既往不咎,继续为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