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煌煌帝国之大秦 > 第108章 荀子入秦2

第108章 荀子入秦2

的忠诚而不能背叛君主;君主如果斥责罢免你,你就要内心自责而恐惧,但是绝对不能产生怨恨之心。”

“还有一点是,为臣为下者一定要顺从。服从君主的命令,说有利于君主的话,做有利于君主的事,叫做顺从,服从君主的命令而有不利于君主的言行,叫做谄媚;违抗君主的命令但是却有利于君主,叫做忠诚,违抗君主的命令又不利于君主,叫做篡夺谋逆;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得失,只是无原则地苟且偷生去迎合君主,以此来保住自己的官职俸禄,然后再去豢养结交党羽,这种人叫做国贼。严格遵守以上几点的我儒家学子,如果做君主的臣子,君主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君君臣臣的说法了。这种凡事都以君主为核心的提法学说,秦王听了之后,当然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地认同。在他的心中,互相串通指使者、豢养结交党羽之国贼,不就说的是他的舅公魏冉嘛!

既然“礼义”这么好,那秦国的“法制”怎么办?秦王急于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接着追问道:“秦国的法制已经实行上百年了,并且在它的作用之下,秦国由弱变强,逐渐称雄列国,法制在秦国的效用是显而易见的,如若施行礼义治国,那么法制又该怎么办呢?”

荀子虽然作为儒家学派的大师,但是也不否认法制在现实治国实践中的作用,所以早就在消化吸收法家学派思想的基础之上,对礼义治国和法制治国有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

基于此,荀子从容回答秦王道:

“具体在执行的过程中,君主首先要剥夺仕子的生活物质来源,从而干涉他们的思想独立和行为自由,让他们不得不成为君主的附庸,‘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u0027,以成为御用臣子和文人而自豪,而不是孤芳自赏般,清高的去隐居起来质疑国事;然后君主再按照礼义、公平而不偏私的去施舍臣子和仕子,以官职地位和爵位俸禄。礼义在一个家庭之中,要教导做父亲的宽厚仁爱而有礼节;做儿子的要敬爱父母而极有礼貌;做哥哥要仁慈地爱护弟弟而付出自己的友爱;做弟弟要恭敬顺服而一丝不苟;做丈夫要尽力取得功业而不放荡淫乱,尽力亲近妻子而又有一定的界限;做妻子的,丈夫遵行礼义就温柔顺从的听命侍候他,丈夫不遵行礼义就诚惶诚恐而独自保持肃敬。”

“维护等级贵贱秩序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法制的特点是通过赏和罚来维护等级秩序,起到的也只不过是\\u0027暴察之威\\u0027,只能起一时的功效,而且稍不留神就会引来反抗和暴动;而礼义是通过潜移默化,教化育人把等级贵贱深植于一个人的骨子里面,有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规范约束一个人不着强力、不漏痕迹,就能让他乖乖的按照君主制定的轨道行走,也就少了很多的逆反,这就是\\u0027道德之威\\u0027的强大之处。只讲法治,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但是如果以礼义为本,则法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了。所谓礼制贯彻到自身,品行就美好;道义贯彻到国家,政治就清明;能够把礼义贯彻到所有方面的,那么高贵的名声就会显着,天下的人就会仰慕,发布了命令就能实行,颁布了禁约就能制止,这样,称王天下的大业也就完成了。所以说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法治至其极也不过为\\u0027霸\\u0027,而不能成\\u0027王\\u0027。以礼为主,礼法兼施,礼义是法制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荀子公正严密、有理有据的礼义治国为主,又兼顾刑法的这番论述,让秦昭王深深的叹服,同时,对他的治国御臣之术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就在秦王正在考虑,是否留任荀子在秦国任职的时候,张禄很敏锐的看出了端倪。

张禄心想:自己刚刚送走了魏冉,坐稳了秦相,可不能再给包括荀子在内的任何人机会,让他们顶了自己的位置的!

张禄比一般人看的都远,他明白:虽然荀子年纪已老,身体已衰,应该是不可能胜任,需要极大地体力才能玩转的秦国领政相国之职的;但是荀子有学生啊,老师老了,自己不能干,却可以推荐学生来干。

张禄是何等的明悟睿智之人,怎么可能会在这一点上马虎呢?!于是赶在秦王有所决断之前,赶紧顾左右而言他般狡黠的率先开口进言,道:

“荀子大师之学说高论,真乃大秦一统天下之后的安邦定国、长治久安之良策也!但是放眼当今天下,列国之间攻伐交恶不断,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