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重生千禧伟达的办学记事 > 第3章 第一次校园会议

第3章 第一次校园会议

清晨的七点十五分,胡伟达准时的从自己睡了多年的硬板床上苏醒。

这生物钟经过多年的生活习惯养成,怕是已经改不掉了。

挑了件白衬衫和黑色的西装裤,短寸的头发配合着黑框眼镜,显得局里局气。

照着镜子,嘴角那有些油腻且腻歪的笑容始终收拢不住,有头发真帅。

下楼直接来到厨房吃早餐,这个点,胡伟达的母亲正常都去福利院做义工。

一年365天是风雨无阻,记得甚至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都是带着胡伟达去福利院过的。

这所福利院的孩子非常多,大多都是女娃,最高峰时候有两百多个。

这也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黄海市的轻工业发展迅猛,招募了大量的外来农民工。

大部分都是些十几、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根本承担不起赡养的责任,每年都有大量的弃婴因为各种原因送到福利院。

而且当时计划生育的国策还悬在头顶,社区查的也算严。超生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了。但老一辈生男孩传宗接代的思想,还很根深蒂固。

没有能力抚养女娃怎么办,要么送人,要么就偷偷放到福利院门口。

超生游击队那个小品,这算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家里亲戚面前,家里要是没个儿子,腰背都挺不直。很多老一辈,这时候也是会有歧视,家里谁家有男娃的,能贴就贴一点。

要是家里都是女娃,有些思想保守的老一辈,则让他们贴给自家子侄。

按老一辈思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老了以后,也就只能靠侄子照应一二。女娃这时候可不金贵,养儿防老才是大家的共识。

可惜今年年底,这所福利院就会因为城市发展,被迫搬迁到更远的地方。

原先福利院有着还算不错的地理位置,门口一排的违章门面,能够带来不少的经济补贴。

搬迁到了新的福利院后,每个月就少了一大块进项。还有几个原本附近的志愿者,因为距离原因,被迫放弃长期帮扶。只能隔三差五的来一趟。

福利院的财政状况,没过多久就变的窘迫。虽然不至于饿一顿饥一顿。但之前还能给孩子们隔三差五的加餐,买衣服什么的基本上就不用想了。

前世在胡伟达稍微有点经济能力之后和几名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福利院才渐渐缓过来,过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根据胡伟达自己的长期接触了解。其实大部分的孩子步入社会后,都还是会在心理感觉自卑,很难融入集体。

而且这时候,针对孩子们的社会技能培训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想要生存更是难上加难。

前世的条件,也就只能帮助少部分的孩子,完成人生的规划与转变。这辈子倒是能更出一份力。

胡伟达自己无儿无女,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下,倒也是和母亲一样。对这些孩子有了不一样的牵挂。

—— —— —— ——分割线—— —— —— ——

吃完早饭,胡伟达就来到学校,开园的第一天,胡伟达准备和老师们商量一下生源问题。

其实昨晚睡前他也做了些规划与设想,但是毕竟还是要和老师们商讨一番以示尊重。以后都要一起共事,不能让自己的第一印象,给人感官不好。

模糊的记忆里,这批老师的专业能力都是很不错的。但是随着个人的发展和家庭原因,老师们也陆续离职,各奔前程。

毕竟没有编制的私企,人心浮动很大。每个人都想要有更好的选择。

打扫一下会议室,烧好水,沏好茶。八点半所有老师都陆续到齐,几位基础职业教育老师和技能培训实践老师分别坐在胡伟达的左右侧。

看着又一次集合的老班底,胡伟达也逐渐恢复,本属于刚创业时的意气风发。

“各位老师好!我们胡伟达技术学校,今天开始正式招生!!!昨天开业大家都也已经见过了。今天我们主要就目前学校的招生情况来研讨一下。”

“来请我们许主任给大家伙说一下具体信息,黄海市这届应届毕业生中,目前符合我们招生标准的潜在学员有多少人?”

被点名的许主任,名叫许国庆,名字也充满了时代特色。是教育局提前退休的基层党员,对黄海市各所学校都熟络,也是胡伟达舅舅给他安排的一员大将。

人不错就是有办公室风气,做事比较拖沓。所幸校招对接高中招生虽然工作强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