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北部,通往普兰店的大道有个大豁口,这个大豁口所在的屯子,就是现在的果木房屯。果木房原来叫国母房。为什么果木房又叫国母房呢?这是有一番来历的。
传说,很早以前,这个地方没有人家,到处是树丛和草甸子。
唐朝初年,大将薛仁贵东征的时候,看这个地方林茂草丰,水源充足,是个放马的好地方,就在这里放牧军马。因为这里地处普兰店以南,当年就管这地方叫南马场。直到现在,普兰店往北的人还习惯把二龙山、小黑山以南的地方叫南马场。
果木房是南马场内的一个小屯子。那时,满族镶蓝旗旗民有一个叫吴老爷子的。他心高志大,肚里又有些文墨,见过大世面。他总想找个好地方发家致富,盼望子孙后代攀龙附凤,光宗耀祖。当时的人都信风水,对房身地更是讲究。
因此,吴老爷子特意请了一个风水先生,想在南马场找一块风水宝地定居。他带着风水先生在南马场一带转悠多日。这天来到果木房这个地方,见一条山岗东西走向绵延数里,岗上树木枝繁叶茂,比别的地方的树格外高大直溜。
两人就登上山顶,见山后一条大河清水汪汪。往北一望,东北十里地是二龙山,西北十里地是小黑山,同脚下的山岗正三足鼎立。往南望去,一马平川,地肥草丰。
风水先生说:“此地山清水秀,此岗受二龙、小黑两山之捧托,地气丰满,岗后大河流金淌银,源远流长直通南海。此山此水,景象非凡,岗上定有宝贝,是生财发福之地,你若定居岗前,将来不仅家业兴旺,后代中定有人成为国母。”
吴老爷子听罢,心里乐开了花,连声说:“好,好,就依先生所言,我定居此地。”
当即起屯名为国母房。吴老爷子就成了国母房屯的第一户人家。
吴老爷子定居后,果然发福生财,家业兴旺。不出三四年就骡马成群、粮满仓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成了远近有名的富户。人们都说吴老爷子选了个好地方。
又听说这国母房的后山岗上有宝物,是一对人参。这两棵大人参,在这幽静的风水宝地与世无争,经过千年的修炼,已是浑身灵气,能变成人形,知世情,会人语。
这一带的土地气候也沾了人参童子的灵慧之气,年年风调雨顺,林茂粮丰。
据说吴老爷子还见过这两棵人参变的仙童,穿着红裤红褂,扎着红头绳,十分可爱。吴老爷子心里明白,他的家业兴旺全是指了两个人参仙童的光。
因此,他对这两个人参童子敬若神明。经常嘱咐家里的人不可惊吓人参童子。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国母房屯就是因为出了名招来了灾祸。
有一年秋天,十来个江南蛮子在一个披头散发道士的带领下,到关东山找宝。他们听说国母房后山有宝,就像苍蝇闻着腥味一样地来了。仗着人多势大,蛮横地把吴老爷子一家撵到场院窝棚,不许随便走动。
他们围着小山岗转来转去,岗上岗下看个遍,知道是块风水宝地。江南蛮子心里明白,要想得到宝贝,首先要破风水宝地的底气,使人参童子显露原形才能手到擒来。
第二天一大早,江南蛮子们手拿家什来到岗上。他们先烧了几回黄裱纸,又点着几路香,只见那道士在岗上面南而立,踏罡步斗,一面舞弄手中的宝剑,一面口里叽哩咕噜地念咒,念完一声怪叫,把手中的宝剑往岗上猛地一插。
刚才还是风和日丽的天气,转眼工夫就变了。只听呼呼风响,就看那岗上黑雾漫漫,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他们趁着昏暗,一个个挥锹舞镐使劲地挖起岗子来。
太阳快要落山了,江南蛮子经过一天的挖掘,终于把山岗挖断。白天的情景吴老爷子都看在眼里,他心急火燎地难受。求救于人脱不开身,找个捎信儿的都不可能。面对这些手拿家什的南蛮子只得忍气吞声听天由命。
半夜时分,后山岗传来一阵闷雷般的响声,把江南蛮子们从梦中惊醒,他们顾不上穿好衣裳就急忙拿起刀枪棍棒,打着灯笼火把直奔后山岗。眼前的情景把他们吓得目瞪口呆。白天被挖开的豁口已经长平,连点痕迹都没留下。一天的工夫白搭了。
第三天同第二天一样,江南蛮子们又把山岗挖了个豁口。这次挖完,他们干脆不走了。就坐在豁口两边非要看个究竟不可。
又到半夜时分,江南蛮子忽然觉得小山岗微微颤动,紧接着响起了轰轰隆隆的响声,这响声比前一天更大,把他们震得东倒西歪。当他们稳住神儿看那豁口时,只见地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