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东北大连地方传说故事 > 第10章 寡妇桥

第10章 寡妇桥

在金州城北三十里堡村的台山下,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石拱桥。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曾重修,并坚碑永志。时间已经过去四百多年了,这座石拱桥仍然坚固美观,成为辽南地区著名的古迹。”

传说,这座桥是一位寡妇建的。明代洪武年间,有一个刚过门的新媳妇回娘家。新媳妇骑着毛驴,新郎官牵驴步行,走到台山下沟时,忽然,下起了大雨,洪水顺着山沟冲下来。毛驴怕水,站在洪水中怎么也不肯挪步。

眼看洪水越漫越高,新郎官用劲拉驴,结果拉断了缰绳,连人带驴全跌入水中。在挣扎中,新郎用尽全力把新媳妇推出急流,而自己却被洪水冲走了。新媳妇沿河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下游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只见丈夫手中还紧握着半截铁链缰绳。

新媳妇哭得死去活来,从此守节不嫁,立志修桥。她白天砍柴、采药,夜晚纺线织布,十年辛劳,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下一笔钱,用这笔钱修了一座小桥。

可是因为桥小水大,一场山洪过后,小桥被冲得没有影了。寡妇十年的辛苦打了水漂,大病了一场。

可她想到百姓过河的艰难,又重新打起精神,攒钱修桥。辛辛苦苦又是十年,第二座石拱桥修成了。

从此以后,这段沟深路窄的险道变成了平坦大道。寡妇喜在眉梢乐在心头。可是,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哪曾想,秋后一场暴雨,寡妇的十年心血又顺水漂去。

她一夜之间鬓发全白,心一横,就从残桥的断壁上往下跳,可怎么跳也跳不下去,原来是一根铁链条把她挡住了。寡妇仔细一看,这不是当年丈夫过河时牵驴的细绳吗?她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在帮助自己。于是她又准备第三次修桥。

寡妇每天进深山爬陡坡,采山珍草药换钱换物。时间长了,两只手磨得像树皮一样粗糙,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又深又密。她每天水过河都琢磨修桥的方法。

有一次,寡妇拉着一个小女孩的手过河。这一拉,她忽然想到,如果修拱桥的石块也像手指扣着手指这样,不就结实了吗?于是,寡妇便用“母子对齿”法重新修桥。石拱桥修成后,寡妇又模仿缙绳的铁链条,在桥面两侧立上了栏杆。

第三次修桥终于成功了,任洪水冲击,石桥纹丝不动,人行车过畅通无阻。直到今天,不少桥梁顶上的护栏还使用铁环链条,“母子对齿”的砌桥方法就传向了四面八方。

就在石桥通车庆典这天,寡妇却死在她的破茅屋里了。她的全部家产除了几个破盆破碗外,就剩那段半截缰绳了。乡亲们将寡妇厚葬了,远近几百里的群众都赶来为她送葬。为了纪念她,人们便把这座桥叫寡妇桥。

附记:到园海

寡妇桥又名“挂符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明代的金州卫是辽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其时,中原与东北的交通主要靠水陆,多是由山东登莱渡海到金州然后北上。故金州至辽阳交通十分发达,寡妇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修筑的。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曾重修。已历经四百余年。至今仍是哈大公路太山桥的一部分。桥身长5.7米,宽2.5米,高7.1米。距桥西北15米处立有乾隆年间重修碑一块,碑高1.6米,宽0.7米,厚0.23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