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呼:“陛下圣明!草民替汪祝兄妹,替深受其害的百姓,叩谢陛下隆恩!”
派兵镇压只是缓和之计,生祭以求太平的观念在沿河百姓思想中根深蒂固,若是观念不加以修正,纵今日不成,他们也绝不会偃旗息鼓。
桑知蓦然起身:“朕随你们一同去!”
第五十一章
待御驾马车赶到淮河边祭坛之时,苏将军带领的小支军队正在镇压暴起的愚民。
周烨伴驾左右,护着她朝祭坛而去。
那对兄妹被粗麻绳吊在空中,脚下是奔腾浑浊的河水。
孩子本该清澈的双眸中,既有泪水与恐惧,又盛满了对这个世道的愤恨与绝望。
“臣参见皇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震耳发聩,桑知一步步走上祭台,竟不敢直视那两张稚嫩的脸。
国泰民安,百姓无忧无虑,安居乐业,这是每一任帝王的夙愿。
可从古至今,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她真的……能做好一个皇帝,守护好自己的子民吗?
桑知为汪祝兄妹解开绳子,藏在大袖中的手微微发颤:“没事了,朕不会让他们伤害你们,去吧,回母亲身边去。”
祭司打扮的老妇人不容许任何人践踏属于她的信仰。
老妇口中念念有词,说着听不懂的咒语,而后愤怒地望向桑知:“河神震怒!暴雨、洪水即将吞噬河岸边的百姓!陛下一念之仁,要让千千万万名百姓陪葬!”
“妖言惑众!”桑知眸色凛然,“天灾之祸,岂是献祭孩童的性命便可左右的!”
不由老妇辩驳,女帝一席红衣立于祭台之上,眸光缓缓扫过她的子民,威严不可逼视。
“朝代更迭,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非人力可扭转,倘若有人坚持用孩童生祭,朕也不加以阻拦,只是要用朕的方式!”
“命沿河两岸的官员发布公文,支持生祭河神的,在官府签字备名,每年的祭品就从支持生祭的名单上挑!今年就从这个祭司家开始,去带她们家后人过来!”
当祭司两岁大的孙儿被抱上祭坛之时,老妇虔诚的面具上终于有了裂痕。
“阿奶!”白生生的胖娃娃奋力在将士怀中挣扎,孩子伸手要抱,祭司却不敢上前。
桑知冷眸扫过那些被捆作一团的愚民:“童男有了,还差一名童女,你们不是要完成祭祀吗?谁回家抱个闺女来?”
那些愚民垂着头,无一人应声。
就在祭司暗暗松了口气之时,一名庄稼汉硬着头皮应了声:“我去!我家全是闺女!”
盯着成千上万道目光,汉子咬牙道:“只要能保沿河两岸不受水灾,舍一个闺女便舍了!”
“呵。”桑知唇角勾起一抹弧度,似讥讽又似悲悯,“那就放他去吧。”
不多时,汉子果然抱来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她手里捏了串糖葫芦,面上满是天真懵懂。
桑知微微扬起下颌:“祭司,开始吧。”
祭司颤巍巍走上祭台,被绑上麻绳的小儿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阿奶!”
法器发出清脆的响铃声,祭司两腿一软,重重跪在桑知跟前:“陛下!这是民妇家的独苗苗!”
“无妨。”桑知不耐烦的摆摆手,“今日送上祭台的那两兄妹,父死母病,也是家里唯一的血脉,朕本是不信神鬼之道的,你既为祭司,深受百姓信赖,理当以身作则!”
第五十二章
祭司转身面向百姓,重重磕了三个头,“我一介乡野村妇,并没有通鬼神之能,不过是故弄玄虚,骗取大伙的信任与钱财!”
那名献出闺女的汉子面目有些狰狞,信仰崩塌之时,虔诚的信众看来是那样愚蠢。
“陛下,民妇有罪!”祭司老泪纵横,苍老的眸中满是恳求,“民妇之罪不祸及无辜亲眷,求明主开恩!放过民妇的孙儿吧!”
桑知放了那对孩子,命人将招摇撞骗的老妇押送大牢。
闹剧终了,刘轩带着汪祝一家特地前来叩谢皇恩。
劫后余生,两个孩子面上的恐惧还未散去,桑知心头一软,命十余名将士大张旗鼓的他们护送回去,并赐下银钱供他们读书吃穿。
有此一遭,想来他们孤儿寡母的日子不会再如从前那般难过了。
“刘轩,朕需要你去做一件事。”
那蜿蜒的河水不知吞噬了多少“祭品”,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