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王陛下相差足足十六岁,宛如父女。如果以您的年龄(十九)和才智,应该更容易接近女性吧。”
霍腾当场震惊。
才十三岁半?
那岂不是连十四岁这个基础线都没有达到?
霍腾只能表示,康拉德没有被枪毙,那真是时代给的庇护啊。
作者的话:实际上。玛蒂尔达在历史上的今年,才11岁
正在处理,请稍待。
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伯纳德的算计
让霍腾去讨好玛蒂尔达?
要脸吗?
13岁半的年龄问题,甚至不是障碍。要是这个年龄好骗,霍腾可以骗一百个。
最大的问题是,玛蒂尔达的娘家就是施瓦本公国,她弟弟赫尔曼三世今年才六岁,是公爵。
正是霍腾向康拉德首开提议,率军进入施瓦本,取代赫尔曼三世,号称监国,实则是盗国。是在以现有法律的允许框架下,对赫尔曼家的一次无耻侵犯。
无论玛蒂尔达自己怎么想,她会不会怨恨康拉德,但霍腾可是首当其冲,先把这个罪名背起来再说。
讨好这样的仇家去吹枕边风,难度极大。
军队走到米尔豪斯边缘的时候,霍腾又赶紧命令队伍停下。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忘了一件事。
迈森藩侯被刺杀这件事,其他公爵是怎么表态的呢?
他们若是选择跟进,那霍腾的辗转腾挪其实毫无意义。毕竟手上的实力太差了。
他们若是当机立断的放弃这次帝国议会,公开扇康拉德的脸,那么霍腾反而就在帝国议会里显得重要起来。能获得康拉德更多的重视。
这场利益交换,得想办法拿到最大的筹码。
所以霍腾选择按兵不动,继续蛰伏在米尔豪斯堡中,静观其变。
就在霍腾等待的时候,又一个大新闻爆发了。
下洛林公爵奥托,也就是躲在今日的比利时地区的那位公爵,悍然表示由于弗里斯兰公国的内乱还在继续,人家不来了!
大概是由于奥托表态不来,上洛林的迪奥多里克也相继送来信息,表示由于隔壁的勃艮第王国也政局不稳,为了帮助帝国守卫好边境,保护好皇帝的安全,所以迪奥多里克忍痛放弃了花天酒地的帝国会议,甘愿在霜风苦雨的边境上为帝国把守城门。
嘴上说的都是花团锦簇的好活,但内地里的意思难道表达的不够明显吗?
你皇帝人在图林根,迈森藩侯埃卡德都被人刺杀到重伤,你皇帝的威望还顶几个球?你有几个师啊,能护着我们在埃尔福特活着离开?
倘若公爵们跑到埃尔福特,一番帝国议会开完之后,回头却被敌人囚禁,甚至刺杀,关进修道院,你康拉德的话又能不能让他放过我?
虽然没有亲自去探听这些公爵们的心声,但是康拉德知道,他们肯定是这样想的。
这些过于现实的问题摆在国王面前,让康拉德抓狂般的愤怒。
五大公爵两个不来,一个幼年无能,一个干脆还在选举,最后只剩下大权臣萨克森公爵。他可是专精于刺杀的可怕角色。康拉德迫切的发现,他必须有一块自己能够直接控制的领地,否则他的话对于伯纳德?比隆这样几乎独立国王般的公爵,是没有任何强制效力的。
几个实权伯国和主教国,能扛得住伯纳德吗?
他必须尽快拿下施瓦本公国!
否则就是伯纳德?比隆手中的玩具。
与此同时,必须在这次会议上确认巴伐利亚的新公爵是支持自己的卢森堡家族。这样整个德意志南方的两个公国就尽在掌握。同时位于中部的法兰克尼亚群龙无首,西侧的上、下洛林两公国素来不参与内部事务,以二公国对萨克森一公国,优势的确在康拉德手中。
“快点下旨,催促霍腾代表哥廷根.....以及...以及美因茨教廷的两位大主教来觐见。”
事出有因,两个公爵都不来,为了维持自己的门面,康拉德希望霍腾能代表早就确认不来的美因茨教廷,为自己撑撑声势。
虽然丢人,但心里总归觉得有点底了。
“迪奥多里克、奥托都不来。赫尔曼太小,巴伐利亚正要选举...也就是说,这次的帝国议会,只有老夫一人作为公爵出面?真是可笑可笑...”伯纳德?比隆,戎马一生,刺杀了不知道多少敌手的伯纳德坐在书桌前,听着教士为他介绍书信,不禁感慨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