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是否经过祈福仪式以后会有效果李云龙还真的没有尝试过。
现在清风观能够积累的香火有限,光是维持日常所需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很多时候不够的部分还需要李云龙用自己的力量补上。
根本没有足够的香火力量用于拓展阵局,有点儿类似于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需求上根本满足不了,整个系统也就只能维持在最低功率上运转,很多功能无力展开。
逼得李云龙每天只能抠抠索索的过日子,不能也没有资本像土豪那样一掷千金。
清风观要是香火鼎盛李云龙还可以日常浪一浪,现在这样都快揭不开锅了,李云龙哪还来的多余香火用做实验?
都是贫穷惹的祸,谁也别笑谁!
吕大师琢磨了一下还是主动错开了话题,人家是做生意开店的,不光见多识广还很能侃,那真是天文地理,风土地貌,人情世故就没有他讲不出来的。
双方相谈甚欢,不过吕大师还是很注意时间的,感觉快到饭点了,吕大师就主动告辞。
李云龙也没有主动挽留吕大师,临走吕大师想讨一点培元茶,李云龙给他拿了好几个小纸包。
这都是李云龙自制的符纸,上面画了一些诡异的符号的那种,小心的把茶叶分开包好。
李云龙跟吕大师特别交代“这纸包不要拆开,不要放在潮湿见水的地方,不要拿到太阳下暴晒,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能够保质一年。”
想了想李云龙继续说“一旦拆开最好一次性全部冲泡了,因为你不懂如何包回去,到时候泄了气,茶叶的效果就不行了。”
吕大师这才知道培元茶还有这么多讲究“茶叶的保存我知道一点道理,但这培元茶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李云龙选择直言相告“因为我清风观的培元茶是经过祈福仪式二次加工的,其效果并不是自身原本就有的,所以对保存方法上面有要求,平时只是少量制作,为的就是防止储存过程中失效。”
吕大师这才明白怎么回事,辞别了李云龙自己下山去了。
李云龙觉得吕大师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有一套办法能把自己的见识结合生活中的琐事说的趣味十足。
因为两个人聊的很投机所以李云龙把自己库存中的培元茶大部分都给了吕大师,别看一小包一小包的加起来也得有二两左右。
当然这些培元茶也不是白给的,李云龙和吕大师约定,下次吕大师再来的时候也得从自己的店里拿点好茶给李云龙品尝。
虽然出名的问题没能解决,但李云龙最近一段时间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天下的道观寺庙这么多,有名有姓的旅游景点才有多少?
不说别的地方,光是清风山脚下的圆通寺,为了宣传自己这些年都付出了多少努力?
外行人光看到了和尚道士呆在自己的地盘里的清闲,又有多少人清楚他们日常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说到底还是清风观没有太多吸引人的东西,李云龙又不肯无底线的宣传,短时间内要想出名,自然就得靠运气。
如果有足够的香火在手李云龙也不介意操作一番,可问题是要有足够的香火在手,李云龙现在也用不着头疼了。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的怪圈,一时三刻还真是找不到解决办法。
李云龙觉得这种状况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低谷或者瓶颈,单纯的要想靠时间熬过去会非常折磨人心。
倒不如利用自己处在低谷的时间段,想办法尽量充实自己,不仅是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如果能够学到一些东西对自己来说也是好事。
吕大师过了一周左右又来了一趟,不仅给李云龙带来了茶叶还在品茶的时候给李云龙带来了一个消息。
为了促进商业交流,过一段时间省里面打算组织一个论坛,听说有不少商业大佬已经答应参加。
吕大师有些门路能够搞到入场券,所以来清风山清风观问问李云龙,如果想去的话可以带他一块去。
李云龙很明确的拒绝了吕大师的好意,这种论坛对商人们来说也许是一个机会。
但是李云龙是开道观的,又不打算无底线的去忽悠别人,这种商业聚会对于李云龙来说也就没有了什么吸引力。
确认了李云龙的态度不是在装样子,吕大师若有所思,也就没有再谈这方面的问题。
李云龙又挑选了几个目标,可是连李云龙抱以最大希望的来水周报都没有派人来清风观,这些依次序往下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