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emo,而妈妈总承受;所以我觉得妈妈不是总emo的人,但我觉得是我错了。
她应是像我喜欢的《阿苏来信》的第八十五书中的这样,她太累了,以至于不愿让伤害和冲突在身上蔓延,吃得下去的都会吃下去,吃不消的也会吃下去。
妈妈也难得向我说起她的所闻所感,对某些事情产生的迷惑。“崽崽,干工地真的低人一等嘛!”她找的叔叔是干工地的,虽然每日总是风吹日晒但人很好,之前就有说过这样的问题。
刚才和你大娘打电话,你猜她怎么说,说我做这种活低人一等,你舅舅也说我不应该来干工地,那地方太辛苦了,不如进厂。他们还都希望我找一个有稳定工作的人,觉得你老妈应该找个人上人的,说做工地没面子……现在有钱的才是老大……
我很有触动,因为这本就是社会现实,虽然现在“人人平等”,但还是存在三六九等的阶级之分,人们对工地的刻板印象就是这样,才会有“你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像他们一样去……”的话,我告慰妈妈:
害~反正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但我觉得靠自己的能力赚钱谁有资格说三道,面子锁住了很多东西,人上人真的好吗?人上人反而城府深,我觉得真正意义的低人一等是你没有别人真诚的关心。
古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意思就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是看似平常的、清淡的欢愉。
人的本质就是喜欢和人比较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感。
但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都是空的,快乐才是真的,想想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情感,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因为有些人就喜欢踩扁他人,从而抬高自己似的,但我们可能对于马云这种人都是小蚂蚱,所以我们不用太自卑,但钱确实是万万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才在为以后有好收入拼搏,我们一起在拼搏;赚够它个三百万 然后我们脱手旅游 吃利息 美哉!美哉!
理想很完美,现实很残酷 嘿嘿嘿 所以呀!你还有我这张底牌。虽然可塑性差了些 但好歹是张牌。
然后妈妈发了一个:“全部家底都投进去了,就看你这张牌了”。怎么说,对这种话我游离的压力重新聚集起来,这话其实我不太喜欢的,但也确确实实是如此的现实,我对他们会愧疚,也由于我对自己学习的不信任我会心烦意乱,所以我总横跳在崩溃的边缘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去学习血淋淋的知识。
我复杂地拨动自己的手指,指尖在26键上飞舞,一排蕴含青云之志的话被打出:定不负君。
后面我紧接着又回:就算是小五也要打出王的气势。这是我最后的倔强,是我的懦弱,是我对命运的畏惧,说白了是我没有对抗命运的勇气,我感受陌上花开的惬意,对未来的未知感到迷茫和惶恐,我恐负了蓬莱又负君。这事便告一段落。
我说过少年不甘平庸,但我向现实低头 也还不错,遥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悠然自得何尝不也是一种快活,
愿一身快乐平凡就好,能做到这两样就已经很牛逼了,所以我觉得“平安顺心,幸福快乐”便是对他人和自己最好的祝福。
我最近很喜欢读诗,诗是美的,但是初高中要用于考试便让我觉得枯燥,所以当时并无想法而满是抱怨。如今肚子里没有墨水,才悔恨当初的自己。
我觉得文字总是单一的,但有很多伟人总能用它表达出温情惆怅遗憾没落萧瑟豪迈的情感,很多事情人们多会遗忘,会感到遗憾,人们会用文字纪念,而我不经常写东西,因为我常常词不达意,但我经常看别人的文章,因为它让我感同身受,那些凄美的词足以架空我的灵魂随它去探索宇宙真理。
初中时便情窦初开了,是遇到了卞之琳先生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还是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呢!亦或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我当时断章的那句话迷恋的不得了,我上学时会念,回家时会背,吃饭时会想。我想象着有那么一个人站在楼上看我看风景,朦胧的场景我却觉得心像被春雨滋润过,我便期待那个人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