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文武大臣们都纷纷挖出了地中的土豆,张鹤龄对着他们喊道:“那边还有玉米,来几位大人帮着一块收了。”
这块大棚属实不小。
朱祐樘也亲自起出了一秧土豆,欣慰的笑了。
张鹤龄赶忙讨好道:“太上皇,臣准备好了饭食,不如在皇庄用完饭在走吧。”
“嗯?也好,不过就别吃这些东西了,留好种子,切莫误了农时。”
张鹤龄一愣,朱祐樘便知道这厮绝对是打算吃玉米土豆,随即脸色便沉了下来。
“这粮种才有多少,若是留够全大明都够的种,顺天府得种上三年不能吃才够,这今天来了足足得有百十号人,这群文人可是能吃的很。”
朱祐樘财迷了,朱厚照险些没笑出声。
张鹤龄无奈的说道:“太上皇,那臣就先让他们停下了,不过还是要留一点的,给您和陛下尝尝鲜儿。”
朱祐樘叹了口气道:“也罢,去让他们尝两口也不错,去吧。”
“诺。”
这些文官之中,不乏有一些苦出身的,当亲眼见到这么高的产量时,不禁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只有亲眼见过成村的人饿死,才会知道粮食的可贵。
李梦阳也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李梦阳发髻散落,跪倒在朱厚照面前,郑重的磕了一个头。
“臣李梦阳求陛下治臣诬告反坐之罪,李梦阳老眼昏花,诬陷寿宁侯,险些使我大明子民落入深渊,梦阳羞愧不已。”
这是文人的担当,也是文人真正的气节。
话说到一半,李梦阳已然是老泪纵横。
“陛下.......臣......大明终于不会有一人饿死了,陛下之功......”李梦阳已然哽咽,全场一片肃穆,张鹤龄此时灰头土脸的跑了过来。
“陛下,那牛跑的太快.......呃,不是病的太重了,各位中午留下吃牛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