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我们跑吧,这古代到处山清水秀,都是天然风景。咱俩开着车,到哪儿不能好好的游玩啊?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是以前上班,每天朝九晚九的打卡上够了,现在有在古代一游的机会,咱俩还不如好好去游玩一番呢。”杨林突发奇想。
周正瞪他一眼:“现在是古代,没有高速,也没有公路,都是牛马走的自然路,就算你的越野能正常行驶,那原始大自然都是真的虎狼成行的。再说你想没想过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再加上你这皇太子的身份,只怕我们两个一露头,就会被人喊打喊杀的。我们总不能一直躲在你这个十平米的空间里过日子吧。”
说到这个十平米,杨林就有些委屈。摆个橱柜,摆个博古架,剩余的地方再摆个双人床,俩人简直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这么狭小的空间,要是一直在这里待着,确实让人受不了。
“那你说怎么办?”杨林问,“我是不想再回那个太子府了。朱标回来也未必能查出来真相,即使查出来真相,也不会拿他的老婆怎么样。咱俩接着在那里待着,实在是太危险了!”
“那个吕氏是世家出身,她们家祖上是宋代的官,经过元朝到本朝百年间一直屹立不倒,是个有积累的人家,这件事也未必是吕氏一人做下的。”周正分析。
俩人一顿分析,既不能回太子府,怕吕氏再次陷害;也不想进皇宫,太没有自由;又不能立刻分府别居,年纪太小,上头几个大家长肯定不会允许,到底要怎么办呢?
其实,依着俩人的心思来说最好当然是分府别居了。大家心理都是成年人,当然要自由。但就是身体不给力,年岁太小了,七八岁的年纪,朱标还在呢,又有继母,怕别人说父不慈、后妈刻薄的话,想也知道他们当然不会同意的。
杨林想了想,说:“办法也不是没有。还记得鲁迅说过的那句话吗?譬如说这屋子太暗,你要在这里开一个窗,一定有人不允许。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还记得吗?”
周正噗嗤笑了:“鲁迅说了很多话,这句你倒是没忘。”
杨林也笑吟吟的:“当然没忘,就算是学渣,偶尔也能记住两句名人名言吧。咱们把事情闹大,把要求提高到他们根本不可能会考虑答应的地步,折中下来,最后就可能让咱们顺心意了。”
周正一听,哎呦,你这么说,我可就当真要听听了。“行啊,你说我听着,咱俩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件事闹大?要提什么要求,他们才会觉得丢脸到根本不会考虑的地步,你赶紧给我说说。”
其实杨林的好主意落到实处就是两个字:报警,或者说是上访加报警。他打算效仿上访人员,从系统上买白布扯个横幅,写上大红字。要么写后妈不是人,要么写一个斗大的冤字,让天下人都知道,都看一看吕氏这个后娘是如何虐待前妻的孩子的。主打就是一个我杀不死你,但我要恶心死你。
然后对着老朱和朱标提出上舅舅家去生活的要求。都说娘亲舅大,又说有后娘就有后爹,他在父亲家里屡遭迫害,现在提出上舅舅家去生活,这要求不过分吧?就是估计到时候老朱会气的瞪冒眼睛,朱标也会心梗。但那就不是杨林的考虑范围了。
周正听完这个主意,又是惊异又是止不住的笑。“你这都是从哪儿想出来的方法呀?简直是个鬼才呀!你这一手下来,怕是朱标和朱元璋还有那个吕氏家族都不要做人了。”笑完又说:“你这一手简直太绝了,就是你的舅舅家,能答应吗?”
“这个主意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答不答应都没有关系,我只要提出这个要求就好。让别人都知道这个孩子受了后妈的虐待,受了后妈的毒害,现在父亲和爷爷还不给他做主,孩子只能上舅舅家去生活。我看皇家能不能丢得起这么大个脸?”杨林坏心的乐。
周正对杨林的这个主意做法简直叹为观止。他不知道杨林做片警的时候,他的辖区就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头常年上访。老人还占理,各级大小领导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老人的腿骨折过,骨盆和大腿骨满是钢钉,杨林连挨近老人说话都不敢。老人明白的告诉他,你再挨近点,我就要往地上坐了,我这身边还缺个伺候的。正所谓勿谓言之不预也。杨林每次都大爷长,大爷短的哄,非常挠头,也印象深刻。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你这是把不要脸发挥到极致啊!”周正笑着感叹,还伸大拇指给点赞。
杨林也得意:“我这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反正我才七岁多,还没满八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