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国家出资,在城门外盖起的连排铺面房。
正阳门外,一共盖了四条,现称为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和廊房四条。
其中以廊房四条街面相对比较宽阔条件最好,因此招来的铺户也最多。
于是,商业带的南迁让这里逐渐进入鼎盛期,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起来。
到了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为了提高晏京城的防御能力,在晏京的内城之外,又加了一圈城墙,于是把城南的大片区域圈了进来。
在清军入关以后,内城里驻扎八旗军队及其家属,汉人则全都迁到了外城。
于是内城算是全是满人的“天下”了。
苏辞感慨着在那个时代里,一个城市依旧在继续让在此作息的人们围绕着吃喝玩乐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运动。
但一切都在时间的色彩下,让城市发生着新旧更替。
或许时间确实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就像现在的苏辞。
他在戏班的厨房之中,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些有趣的历史。
苏辞一直觉得,历史就是一面镜子。
在这这面镜子前,虽然不能完全看出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总能在这些险恶世事间看到一些有趣的闪光点。
就如同在一个沼泽之中,发现一个不染不妖的浮萍。
它就是在那里静静地躺平着,也能让人感到那一丝清净。
而此刻的晏京城之中,他就想做这样一个人。
观望着整个城市的烟火,而不完全入世,可是然而现在的他已经染上了一点尘世的喧嚣。
这些紧密与自己发生的联系,让苏辞有些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