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新文创从1982开始 > 第179章 气死个人

第179章 气死个人

石方宇从文化居回来,脸色很不好看。

他才刚走进上影厂的小红楼,就听见楼道的地方有人说:“听说《驭风少年》最近很火,把我们的《青春万岁》给比下去了,现在电影院都愿意放《驭风少年》,不怎么愿意放我们的的《青春万岁》。”

石方宇的脚步情不自禁停了下来,脸色阴沉的站在楼道转角的地方,静静的听着上面的话语声。

《青春万岁》的电影改编自王濛的同名小说,按理说这部电影的小说原著,表现的是燕京的故事,最合适的拍摄单位,应该由北影来完成。

可偏偏在这时候由上影厂拍摄了出来,算是上影厂偷了北影厂一次家。

其实早在六十年代,王濛的《青春万岁》还没出版,上影厂的编辑就找到了王濛,试图把小说改成电影。

王濛不想插手改编电影的事情,就把这个差事推荐给了曾经编辑过的电影剧本《上海姑娘》的张炫。

不过,后来张炫遭受到了波及,王濛也未能幸免,电影改编的事情就搁浅了。

1978年,那个在五十年代找王濛组稿的上影厂编辑,在经过将近二十年之后,仍然惦记《青春万岁》,又来找王濛商谈电影改编事宜。

王濛又想到了张炫,于是张炫在1979年把《青春万岁》改编好,给了上影厂。

这么拖了几年,一直到1983年,《青春万岁》才正式搬上大银幕。

对于这部片子,上影厂的期待挺高的,毕竟王濛现在在国内文坛的名气,已经达到了顶峰。

而《青春万岁》的影响力,也非常的大。

将这样一部作品拍成电影,观众基础天然摆在这里,毫无疑问会引来不错的反响。

对于把《青春万岁》拍成电影这件事情,石方宇也是主要的推动者。

《青春万岁》上映以后,情况的确不错。

拷贝出了350多份,基本电影杂志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如果没有《驭风少年》,一切都很完美。

可惜《驭风少年》的出现,让《青春万岁》变得黯淡无光起来。

尤其对石方宇,《驭风少年》就像一根刺一样,让他无比“尴尬”。

当初他“错过”《驭风少年》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少。

杨严进一直耿耿于怀,找了上影厂不少领导,想他们帮忙,好让他去拍《驭风少年》。

可石方宇的态度非常坚定,把这些人全打发了。

这其中,也包括上影厂的厂长徐桑初。

因为有这样的经过,石方宇想要掩盖过去都不可能。

就在《驭风少年》出现在《咣明日报》的一刻,石方宇和《驭风少年》的事情,就在上影厂悄悄传开了。

“唉,《驭风少年》我也看了,这电影完全按原著拍的,没怎么改,这要是让我们来拍,估计也能拍出来,可惜喽,文学部那边这一次算是出了一个大丑了。”

楼道内,有人又说。

“听说杨严进当初可是把《驭风少年》的作者陈家林都请到我们这儿来了,还想让人进厂,可都被文学部给挡了。”

“你说文学部那边是怎么想的?”

“这事儿和文学部没多大关系,问题就出在……那里,说是他没有好好留陈家林,倒是拐着弯把人往外推了。”

那声音在说到人名的时候,故意停了一下,显然不想把名字说出来。

不过石方宇却知道那人说的是谁,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起来。

上面的人又说:“陈家林就是在我们这里碰了壁,才转头去了北影厂的,嗯,我见过陈家林,他当时在我们这儿可是呆了好一段时间,剧本也是当时搞出来的。”

那人压低了一点声音,接着说:“我和《庐山恋》的毕碧成认识,有一次在食堂吃饭,说起陈家林,他觉得挺可惜的,还说陈家林这人是个真正的天才,把《驭风少年》的剧本写出来,才用了三天的时间,文思敏捷的惊人。”

“三天?开什么玩笑?”

“真的就是三天,毕碧成亲口说的,当时杨严进也在,他也证实了这事儿。”

“那可真有点厉害了。”

有一个人咋舌轻叹:“我之前就看过陈家林写的东西,知道他的年纪,那时候就觉得他太厉害了,没成想还真是天才啊。”

“可不是嘛,这样的作家都不好好拉着,你说这……这到底是怎么想的?”

“唉,这回厂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