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看文学部的笑话,也不知道最后怎么收场。”
“还能怎么收场啊,他们这回怕是要吃挂落了……”
……
石方宇已经认出这些人的声音。
都是导演部的人,他想了想后,也没继续往楼道上面走,转而退出了楼道,准备绕到另一条路上去。
他上影厂的副厂长,主要负责文学部,将来徐桑初如果退了,他也是上影厂厂长最有力的竞争者。
他这么走上去,只会让彼此尴尬,将来可不好相处。
所以,索性绕道走开。
虽然避过了那些人,可石方宇的心里却感觉憋屈无比。
他之前也曾听说,陈家林带着他的剧本离开了上影厂后,很快去了北影厂。
北影厂要了《驭风少年》,并立项拍摄。
当时石方宇并没有太把这事儿当回事儿,只是觉得陈家林这样的作家,以后再也不能合作,只要有他在上影厂一天,今后陈家林的剧本都别想递到上影厂来。
可没想到,《驭风少年》上映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倒是让他的处境一下子被动起来。
今天一大早,他就被通知去文化居开会。
会议上,主持会议的那位领岛特地提了《驭风少年》,说这部片子很有意义,各地文化局都要大力宣传,让更多人的看到这部片子。
说白了,就是准备组织一些单位卖票观影。
像这样的待遇,之前大多是一些教育意义深远的电影,才会有的。
《驭风少年》也获得这样的待遇,让石方宇当场就坐不住了。
他冒着领岛的脸色变得不好看的风险,在会上提问,问《驭风少年》的意义在哪里。
当然,他提问的时候,也还是保持着一定的技巧的,语气比较婉转。
领岛听了之后,也算是给了他一個面子,特地解释了一句:“用科学知识振兴农村经济,这就是这个电影的意义。”
这么一说,倒像那么回事儿……
石方宇是看过《驭风少年》的剧本的,自然知道电影内容是什么。
现在听了那领岛的话,顿时让正治敏感度一向很高的他怅然若失起来,原来是《驭风少年》的内涵竟能这么大。
如果《驭风少年》火不起来,意义和内涵再大也没用。
可偏偏《驭风少年》在农村大火,它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就很有价值了。
文化&系统显然看中了这一点,要推《驭风少年》一把。
石方宇对此有苦说不出来,真是气死个人。
这路好绕,可事儿却难绕。
有了文化居今天的这一个会议,《驭风少年》将会变得更火,这事儿他显然不论如何也绕不过去了。
他心里突然有点后悔起来,早知道当初就先把剧本给收进来了,即使不拍,也不会有后面的这些事儿。
……
许山川看完剧本后,也加入了剧本的围读会。
他因为曾经有过演出大型话剧的经验,所以亲身参与了一下围读剧本后,很快察觉到了这个模式的好处。
自己看剧本,虽然看是看了,可是许多东西都在脑子里打转,显得有点朦朦胧胧的,思路不会那么清晰。
可是在围读剧本时大声朗读,一切就不一样了。
剧本里的场景一个个都变得更加明了,其他人怎么演,自己怎么演,都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而且,大家还能相互商量着来演,等于来了一次小预演。
这个过程中,陈家林作为导演,做的是一个统筹全局的工作。
他时不时会提出一些要求和观点,让众人按照他所说的去演。
这样,也能让所有人的表演能更好的的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
于是乎,许山川又惊又喜,对围读剧本有点甘之若饴。
他甚至有点好奇像这样的办法,陈家林是怎么想出来的。
照理说,以陈家林的年纪,肯定不会有演出大型话剧、又或是导演话剧的经验。
可就看他搞出来的这个围读剧本,显然不是没有经验的人能想到的,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于是,许山川忍不住在第二天的围读剧本结束后,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你从哪里学到这么个剧本围堵的办法的?”
陈家林回答:“这是国外传进来的。”
“国外传进来的?你怎么知道的?”